1 / 6
文档名称:

中国牛仔裤之都-新塘之衰.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牛仔裤之都-新塘之衰.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8/25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牛仔裤之都-新塘之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70这其实是个烂摊子。去年4刀的一天,李志祥(化名)站在破]口、凌乱不堪的民屈内,看着两个车工和I•儿台二手衣车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是一年前从他的朋友阿成那里接手来的牛仔制衣厂的所有资产。阿成经营了不到半年,资金周转不开,打算遣散几十个工人,然后关门。李志祥起初很犹豫不决,他在制衣业唯一的经验,是10年前通过姑父的关系在一家制衣厂当了3个刀车工。"你把工厂接了,我还冇四个档口(销售摊位),接的单可以维持你的生意。〃阿成游说他。李志祥最终决定冒险一试。但是命运跟李志祥开起了玩笑。两个月后,因为订单数量始终没有增加,阿成的四个档口难以为继,全部关掉。自己赔了20多万。对于李志祥来说,那更是衆梦的开端。工厂失去了所有加工订单的来源,在这个依靠人际关系建立的产业生态系统里,李志祥没有任何优势。“那个吋候是脑袋发热,以为前途光明,哪知是一片黑暗。如果能想象得到后来发牛:的这些事情,我怎么也不可能去接手。〃李志祥告诉《环球企业家》。原因是,李志祥赶上的并不是好时候。中国工厂生产廉价商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李志祥接手的这家工厂,隐藏在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一栋普通的四层民居内。每层100多平方米。一层已出租,二三层是缝纫,最高一层是裁剪和办公室。李的工厂最值钱的资产,是二三十台衣车。新塘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牛仔裤之都。类似这样的工厂新塘有5000家左右,每年生产8亿到10亿件牛仔服装,据屮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这相当于中国60%的产量,并贡献了全国出口量的40%。它们被运往卅界各地,摆在Polo、CK、MUDD等国际知名服装商的货架上。这样的故事你并不陌生。在过去20多年间,许多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南方小镇无意间成为许多产品的全球制造基地,如果你驱车行进于那些高等级的公路上,路边层层叠叠的户外广告牌会不断捉醒你已经到了何处:灯具、钮扣、电钻、皮鞋••••・•可能还有很多产品你此前从未听说过。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书中,这位一流经济学家在1990年初第一次定义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在某个狭小地理空间中,会像磁石一燉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一个产品的所有供应链制造商,从而具有其他分散生产方式不可比拟的运输及釆购低成本。不过,波特也警告说,外部威胁(如技术间断、消费者需求变化等)以及内部僵化(过度合并、卡特尔式的垄断形态、群体思维抑制创新等)将使之失去竞争力。新塘这样的南方小镇模式止在走向衰败一虽然它会倔强地将这一变化称为转型。虽然它侥幸逃过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击,但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木已上涨到想以想象的程度:棉纱的价格已翻了一•倍,即使开出月薪5000元的工资也难以招满工人。痛苦的磨蚀在以不易觉察的方式摧毁着这些南方小镇的经济安全。在新塘的一条颇冇国际化风悄的小街上一许多作坊式工厂会把它的产品出口国的国旗图案喷印在残旧的玻璃窗上,一些小工厂已接近停工和关门。海外订单已大幅减少,偶尔掉下來的订单也儿乎无人问津:仅有每条儿分钱的加工利润让许多代工厂不愿接单:如果出现质量残次,最后的结果其至是赔钱。现实是,替代新塘的地方还没有。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成本更低,但产业成熟程度和规模都无法和中国相比。“服装公司应该警程,因为'一次性服装'的日子结朿了。〃驻香港的行业分析师阿特金斯说,"他们这些年来总想花少量的钱,获得更多利润,掠夺中国的生产线,现在开始尝苦果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