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文档名称: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doc

格式:doc   大小:2,872KB   页数:10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0/8/26 文件大小:2.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G/GW116-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2013年2月前言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本规则在总结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基础上编制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昌、武汉铁路局的大力支持。本规则共分九章和十二个附录,阐述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主要设备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规定了线路设备检查内容和周期、维修标准、维修作业要求、线路质量评定及精测网应用与维护要求等。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本规则编制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轨道维护管理技术组。本规则主要起草人:吴细水、肖俊恒、王邦胜、姚冬、刘丙强、江成、黎国清、姜子清、田新宇、段剑峰、万坚、张银花、王长进、邹定强、杨桉、吕关仁、吴仕凤、李传勇、肖卫军、马德东、蒋金洲、王树国、周清跃、李力、黎连修、田常海、高睿、宋贲。本规则主要审查人:康高亮、郭福安、曾宪海、赵有明、张军政、侯文英、沈榕、杨忠吉、许有全、刘建基、田斌、郭良浩、寇东华、梁春方、张冠军、乔连军、张金龙、谭敦枝、胡永乐、杨厚昌。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负责解释。目录第一章 总则 7第二章 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计划 9第一节 工作分类 9第二节 工作内容 9第三节 管理组织 11第四节 工作计划 11第三章 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13第一节 线路平面 13第二节 线路纵断面 15第三节 道床 16第四节 轨枕 17第五节 钢轨 17第六节 扣件 21第七节 道岔及调节器 24第八节 无缝线路 28第九节 标志标识 31第四章 线路设备检查 33第一节 一般要求 33第二节 线路动态检查 33第三节 线路静态检查 34第四节 钢轨检查 36第五节 量具检查 40第五章 线路设备维修主要作业要求 41第一节 一般要求 41第二节 钢轨修理 41第三节 扣件维修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作业 46第四节 轨枕修理作业 49第五节 道岔及调节器作业 49第六节 大型养路机械起拨道、捣固、稳定作业 51第七节 无缝线路作业 52第八节 冻害整治作业 55第六章 线路设备维修标准 57第一节 线路设备维修周期 57第二节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标准 57第三节 轨道动态不平顺管理值 61第四节 车辆动力学指标管理值 63第五节 作业验收办法 63第七章 线路质量评定 65第一节 线路设备状态评定 65第二节 线路设备保养质量评定 65第八章 精密测量控制网 72第一节 一般要求 72第二节 精测网构成及主要技术标准 72第三节 精测网维护和应用 75第九章 维修工机具、常备材料与作业车辆停留线 78附录一道岔检查工具及方法 79附录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检查记录 83附录三钢轨伸缩调节器检查记录 84附录四无缝线路、道岔及调节器钢轨位移观测记录 85附录五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记录 88附录六伤损钢轨月报 89附录七轨距调整配置表 90附录八无缝线路胀轨跑道情况登记表 92附录九线路设备状态评定统计报告 93附录十有砟轨道线路维修工机具 94附录十一有砟轨道常备材料 97附录十二本规则用词说明 99总则为适应高速铁路运营要求,做好有砟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状态完好,保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线路维修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检慎修”的原则,根据线路状态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养护与维修,做到精确检测、全面分析、精细修理,以有效预防和整治病害。线路维修应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制度,实行专业化和属地化管理。应本着“资源综合、专业强化、集中管理”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高速铁路线路维修管理机构。应严格实行天窗修制度。天窗时间应固定,一般不得少于240min。应做好精密测量控制网(以下简称精测网)的管理,保证运营维护测量有稳定可靠的测量基准,并利用精测资料指导线路维修。应加强曲线(含竖曲线)、道岔(含调节器)、焊缝、过渡段的检查和养护维修,加强轨道长波不平顺的检查和管理,保证线路质量均衡、稳定。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作业组织,提高线路检修质量。为满足线路维修工作需要,铁路局可组织技术攻关对零配件进行技术改进,改进后的特殊零配件在上道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