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六安瓜片采制工艺.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安瓜片采制工艺.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安瓜片采制工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安瓜片采制工艺“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明*许次纡《茶疏》。安徽六安不仅产茶历史悠久,名优茶种类也很多。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列的六安瓜片。一提到六安瓜片啊,爱茶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大文学家曹雪芹在千古名著《红楼梦》里有八十多处提及六安瓜片, 1971 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 “六安瓜片”被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那么,是什么让六安瓜片久负盛名呢? 首先,六安瓜片外形独特。在我国绿茶家族里,六安瓜片是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形似瓜子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除了独特的外形,六安瓜片的生长环境也是得天独厚的。它的主产地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金寨县和霍山县一带。这里地处大别山北麓,属淮河流域,年平均温度 15℃,年平均降水量为 1200 ~ 1300 毫米,土壤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瓜片茶茶园就分布在丘陵纵横的山坡冲谷之中,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六安瓜片”之所以香气高长、驰名古今中外,除了优越的生态环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对传统手工加工工艺的不断继承与创新。一、采片六安瓜片的传统采摘标准以 1芽3、4叶为主,群众习惯称之为"开面"采摘,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始。采回鲜叶后,要经过扳片处理。而如今的六安茶人,在传统采摘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一套新的采摘方法。加入采访: 为了提高六安瓜片的品质,提升产量,节省劳动力,也为了适应消费者提早上市的要求,对瓜片的采摘工艺和采摘时间进行了改革。开采时间多为 4月中旬,较之传统采摘期提前 5~7天,采摘叶片也由传统的留枝、采枝、扳片改革为现在的留枝、采片。当春茶的新梢长至一芽两叶的时候,采摘第二叶,也就是开面的叶片。这种叶片大小一致,嫩度适度。无梗的单片叶,有利于塑造成六安瓜片所要求的直而不弯、平而不扁,叶缘背卷的特殊外形。做出的瓜片品质有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历史名茶的特有品味。需要注意的是,采片时应选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不采集有露水或者有雨水的鲜叶。一般上午采回来的鲜叶,下午就开始炒制了。六安瓜片的炒制方法与其他名茶不同,您不妨接着往下看: 二、炒制炒制方法是将鲜叶投入炒锅中,采用不同的锅温、炒制手法,高温杀青,炒、揉、拍结合,边杀青、边理条,边做型、边干燥, 紧密衔接,一气呵成。炒锅口径约 70厘米,深 250~280 毫米,倾斜安装在灶上,呈 45度倾斜。炒锅前沿离地高 30-40 厘米,便于坐在小凳上操作。一般三锅为一组,每排二组,各锅相邻。每组三口锅为一生二熟。第一口为生锅,用于炒制,温度在 200 ℃左右,第二口为熟锅,用于理条,温度稍低些;第三口也为熟锅,用于做型,温度更低一点。炒制用的炒把用高粱穗或细软的竹枝扎成。"生锅"温度以鲜叶落锅有炸芝麻的噼啪声为适度。炒制时每次投放鲜叶量在 50~ 100 克。鲜叶下锅后用炒制翻炒 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第二口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注意要轻炒轻翻,帚把放松, 以保色保形。叶片炒微透后,将其继续扫入第三口锅,重复前一动作。叶片以炒透为适度。炒至叶片基本定型,含水率 30%左右时即可出锅。出锅后的茶叶应及时上烘。三、烘焙炒后的湿坯茶要经过毛火、小火、混堆、拣剔,再拉老火至足干。烘焙工具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