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

上传人:bb21547 2020/8/2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小康”的引入: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牌。但是,党的十六大再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后指出我、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的蓝图。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发展阶段和继续前进的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我们发展的正确历史时段提出的。关于我国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社会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及人口、环境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通过艰苦努力,这种新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把封闭半封闭型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 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同样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在新的时期,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经验,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年代由温饱达到小康。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根本解决。祖祖辈辈关于小康生活的梦想,今天成为现实。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分阶段发展的。中国社会经济的阶段性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