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482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rsqcpza 2020/8/29 文件大小:2.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文本)目录一、总则1-1、规划依据1-2、保护工作回顾1-3、规划范围1-4、规划原则和目标1-5、规划指导思想1-6、基本工作方针1-7、规划期限二、保护框架规划2-1、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价2-2、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2-3、保护框架的结构三、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3-1、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3-2、重点保护区的划定3-3、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的划定3-4、自然风貌协调区的划定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4-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4-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4-3、文物建筑保护细则五、土地利用规划5-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5-2、土地利用规划原则5-3、土地利用规划规模5-4、土地利用规划六、保护与整治方法6-1、保护工作原则与方法6-2、保护方法分类6-3、民居保护细则七、建设控制规划7-1、目的7-2、适用范围7-3、高度控制八、空间景观保护规划8-1、景观资源构成8-2、重要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8-3、村落环境与景观保护及整治8-4、自然山水景观保护九、道路交通系统调整规划9-1、规划策略9-2、道路交通规划9-3、传统街巷规划9-4、村落传统街巷空间整治十、生态与环境规划10-1、生态目标与措施10-2、环境整治对策10-3、环境控制措施十一、旅游发展规划11-1、旅游发展策略11-2、旅游发展目标11-3、旅游路线规划十二、水系整治规划12-1、水系整治策略12-2、九曲溪12-3、里槽坑12-4、村西水道12-5、村东水道十三、基础设施规划13-1、给水与消防13-2、雨水和污水13-3、电力与电信十四、近期实施规划14-1、保护目标14-2、近期实施内容14-3、远期实施内容十五、规划实施建议15-1、管理方法15-2、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15-3、规划分期实施15-4、分期工作重点十六、附则文本总则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1999)《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2)《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88)《乐清市总体规划》(2000)《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9)《乐清市仙溪镇总体规划》(1988)《乐清市仙溪镇村镇规划》(1988)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南阁村省级历史文化村保护区的批复现场调研测绘、和收集的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资料1-2、保护工作回顾十余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南阁1注:“南阁”村名原写作“南閤”,后因书写方便,改写为今天的“南阁”两字。人民为保护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中明代牌坊群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轮故居“尚书第”台门以及章玄应墓、章纶墓等也成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这些历史文物,南阁人民以及地方政府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人力与财力进行了修复与保护。对于古村落的历史遗产的保护,南阁很早就建立起了由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三级管理组织,配备了专门管理人员(村级文物管理员1名),加强了历史遗产保护的宣传与管理,为保护与抢救国家与市级文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南阁村自村级干部到普通村民都具有较好的文物保护素养与一定的维护知识,为未来文物与整个村落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作为文化遗产主体的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尚未纳入到议事日程,还没有形成一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框架,这是南阁村文化遗产保护的焦点问题所在。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具体范围包括南阁村东至横官路街,西至里槽路,北至桂花街,南至后山街的区域,同时包括村子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章伦墓的区域,不包括村西南里槽坑山凹中二个附属聚落点。,其中,();;。另外,为了保证古村落整体自然环境风貌的完整,本保护规划还在南阁建成区外划定了自然风貌控制区,。1-4、规划原则和目标1-4-1、保护原则保护南阁村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保持南阁村历史景观的完整性;维护南阁村传统功能的连续性。1-4-2、保护目标保护村落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风貌特色,保护、延续和提升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的基础上为南阁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保护改善村落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与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居住水平。建立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和必要的技术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