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色彩校正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47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色彩校正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bb21547 2020/8/30 文件大小:4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色彩校正基础知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色彩校正基础知识1、色彩管理流程为什么要进行色彩管理不同设备上的色彩空间都不一致,为了得到一致的效果,这需要把与设备相关的颜色都用与设备无关的方式进行描述。为此,在1993年国际彩色联盟(InternationalColorConsortium)规范,用来描述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特性。ICC选择了CIEXYZ和CIElab这两个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作为标准的色彩空间,称为PCS(ProfileConnectionSpace)。与设备相关的RGB颜色或CMYK颜色都先转换到CIEXYZ或CIElab空间上,传递不同的设备时,再转换成适合该设备的颜色,从而保证颜色在不同设备上的一致性。什么是色彩管理?对色彩管理的理解是在图像处理链的各环节中,校准所有的输入/输出设备,以便达到这样的目标—在与所用设备无关的情况下,总能得到期望获得的色彩再现。采用色彩管理的图像复制工艺首先从没有色彩管理的过程出发:扫描原稿,送出RGB数据,用图像处理软件或在输出设备的RIP中,将这些数据转换成CMYK数值。现在,当采用色彩管理系统进行工作时,在输出RGB数值和计算CMYK数值之间,插入了几个中间步骤。初次进行时,这会延长并导致工作过程的延缓,但这些中间步骤却保证消除了已提及的常见系统弱点。采用色彩管理的图像复制过程(CMM=色彩管理模块/软件;GCR=灰色成分替代;UCR=底色去除)在色彩管理过程中包含的附加步骤细节如下。(常被描述为色彩管理模块,缩写为CMM),将输入设备输出的RGB数据转换为设备无关的色彩数值(如XYZ)。直接提供CMYK数据的输入设备不适用于色彩管理。通过这种形式,图像的数值可以用于任意输出过程或输出设备。若在图像采集时,根本不能确定图像要用哪种方法进行输出,或者要用各种不同方法并行输出(如胶印输出、输出到CDROM上或传输到因特网),则这种方式就十分重要。,则根据输出过程的色彩特性文件,并使用同一个转换软件(CMM),将图像的色彩数值转换成与工艺方法相关的输出数据(对印刷而言,即CMYK)。来自这种过程的输出色彩特性文件具有通用性的意义,这是因为输出色彩特性文件既包含色域、输出工艺的阶调层次特性,也对图像色彩结构(底色去除、黑版定义)、期望的复制类型进行了说明。在使用如图所示的流程之前,必须为有关的输入及输出设备制作色彩特性文件。2、色彩管理三个步骤:a、标准化(设备线性)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对输入设备、显示设备、输出设备进行标准化,,反映了设备表现色彩的固有状态b、特性化()当所有的设备都校正后,就需要将各设备的特性记录下来,这就是特性化过程。每一种设备都具有自身的色彩特性,为了实现准确的色域空间转换和色彩匹配,必须对设备进行特性化。对于输入设备利用一个已知的标准色度值表,对照该表的色度值和输入设备所产生的色度值,做出该设备的色度特性化曲线;对于输出设备,利用色域空间图,做出该设备的输出色域特性曲线。在做出输入设备的色度特性曲线的基础上,对照与设备无关的色域空间,做出输入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同时,利用输出设备的色域特性曲线做出该输出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这些描述文件是从设备色域空间向标准设备无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