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中国近 10 年经济政策的主要错误—— 2011 年6月 19 日在广州会议的讲演提纲作者:左大培按: 当前中国陷入了高通货膨胀、贫富严重分化、社会对立、矛盾激化的危险状态。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与经济发展方向和路线的失误有关。反思中国近 10 年来经济方针及政策的重大错误盖有: 一、不顾一切地发展私营经济,不惜代价地实行私有化,不仅极大地损害了普通劳动者们的利益,扩大了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而且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被侵吞,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了将中国的国有银行私有化,借口“在银行股份化改造中引进战略投资者”, 以惊人的低价将中国大型银行的股权“卖”给外国金融机构,使中国人民的财产至少损失 1 万亿元实行权贵私有化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攻坚”,不顾原国有企业职工的反对以“卖”为名将国有企业低价送给私人, 以致引发了以 2009 年通化钢铁公司上万职工抗争为标志的群众性反抗事件;为了发展私营企业,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为借口,极力向没有长期经营能力的私营企业输送贷款,为此而阻挠为防止通货膨胀所必需的信贷紧缩,造成并加剧了通货膨胀;把使房地产商和少数投机倒卖城市住宅者暴富作为政策目标,借口增加私人所有的住宅,竭尽全力地扩大各种以私人住宅为抵押的银行信贷,造成了城市住宅售价的暴涨和空前的房地产泡沫。二、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率,过度扩张名义总需求,一再造成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使中国再次面临停滞膨胀的威胁。这种倾向明显地表现在 200 3 年以后。中国每年潜在产量的增长率没有超过 10% 在 2002 年以后, 为了达到年平均超过 10 %的经济增长, 过度增大货币供应量, 刺激经济在短期中过快增长,以致 2007 出现了过热期都罕见的 14 %的过高增长, 使中国的实际产出由低于潜在产出变为显著高于潜在产出,导致 2008 年出现了显著的通货膨胀。由于不愿将过高的经济增长率真正降到长期可持续的水平 2008 年为制止通货膨胀所作的紧缩中途夭折, 很快就借口“抵御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而转向肆无忌惮地扩张总需求,将 2009 年银行信贷余额的增长率提高到在高通货膨胀期也少见的 30 %的水平,以致过快增长的货币存量导致 2010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显著高于潜在产出的增长,使中国的实际产出重新变为显著高于潜在产出, 造成了 2011 年的严重而且很难下降的通货膨胀。这种追求过高经济增长率的过度扩张总需求政策,正在将中国一步步拉向 1987 年之后的 10 年中国所陷入的那种类似停滞膨胀的困境之中。 2 三、承袭了 30 年来将一切融资行为都信贷化的错误倾向, 拒绝通过以金融手段统筹运营国有资产来对整个经济进行调节,不注重发展依据私人和法人信用的票据贴现以真正满足工商业实体的融资需求,而是尽可能膨胀信贷,单纯依靠增加银行贷款来扩大宏观总需求,支撑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其结果是一方面造成了带根本性的流动性过剩,导致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许多资产市场甚至一般产品的交易中都出现了惊人的泡沫,售价暴涨暴跌,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经济的不稳定,直至造成了通货膨胀;形成惊人泡沫的城市住宅售价窒息了真正出于居住动机的居民居住需求,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人民福利的损失另一方面,信贷交易的劣根性使无论如何膨胀的信贷规模都无法减轻穷人借款的利息负担,反而由于信贷融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