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一名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新课改精神、把握新课改理念,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新策略。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供你参考!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篇1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通过培训,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一、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教材编写、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1、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新教材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形式,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栏目。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奥运、环保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 2、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我是这样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的。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是解决现实生活中按比分配的问题。主题情境: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1)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把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么分?分一分,并与同学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上述问题串,是逐步递进的;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1)是理解按比分配的合理性。(2)是体验按比(3∶2)分配的过程与结果。(3)是把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是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关联数学本质的问题。从按比分配的操作中可以体会到,尽管按比分配要分几次才分完,每次分掉的橘子的个数可以变,但大、小两班分得橘子个数的比(3∶2)不能变。最后分的结果就是把这几次分的结果累加起来,相当于把全部橘子分成5份,大班得到其中3份,小班得到2份。怎样画线段图表征这个实际问题? ?个 140个大班: 小班: ?个这个线段图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根据这个线段图,可以发现许多解题的方法。解法1:3+2=5 140÷5=28 283=84(个) 282=56(个) 解法2:3+2=5 140=84(个) 140=56(个) 解法3:设大班分到x个橘子,则小班到x个橘子。 x+x=140 解得x=84,x=84=56 学生学会画按比分配问题的线段图,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比掌握具体的解法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源,后者是流。读懂教材,方能正本清源。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缩也是比的实际应用。图形放缩是研究图形的相似变换,图形变换的本质问题是变换下的不变量问题。图形放缩的不变量是什么,始终是这节教材探究的主题。图形是长方形时,容易观察到长方形放缩前后长的比等于相应的宽的比。这是可以从主题情境中观察到的。如果是一般图形(没有特定的边叫长或宽),它的放缩是什么保持不变呢? 教材通过画一画感受关于一般图形的放缩,在放缩前后图形中任意两点之间水平距离的比与相应的竖直距离的比保持不变。教材又创设探究活动,体验一般图形放缩前后,图形上点所对应的数对中的两个数,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上述关于图形放缩变换下什么是不变量的发现、描述及其逐步抽象化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