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商管理学院110506班王越《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巨大影响摘要:《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由于《孙子兵法》对现在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还需要多多借鉴《孙子兵法》的理论和思想。一、《孙子兵法》在国内的深远影响《孙子兵法》13篇共约6000余字,加之后人的断句标点也不过8000来字,但却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故争的最一般规律,在中国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是一部“舍事而言理”,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杰出著作。它又是从战略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的,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赡的内容。书中充满着对睿智聪颖的赞扬,饱含着对昏馈愚昧的鞭挞,显露出对穷兵黩武的警告,贯穿着对军事哲理的探索。《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代就广为流传,“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篇》)。汉代则为兵官的教科书,隋唐称为兵经。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垢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种评价虽为溢美之辞,但确实道出了《孙子兵法》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军事家直接以《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更是不计其数。以《史记》为例,在孙膑、赵奢、韩信、黥布等人的列传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后世对于《孙子兵法》的学习是十分广泛的。秦末,项梁以之教过项籍(见《史记·项羽本纪》);汉初,武帝曾打算以之教霍去病(《史记》卷110)。《孙子兵法》与现代军事谋略《孙子兵法》重战与慎战相统一的战争观启发现代战争思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孙子兵法》从揭示战争中“利”和“害”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来确立自已对战争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其军事思想中功利主义的主导倾向。孙子正是用功利主义这把价值尺度考察春秋末期的战争,提出了重战与慎战相统一的战争观。《孙子兵法》所产生的春秋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反映到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表现为频繁的战争。仅举鲁史《春秋》记载,在242年里,就发生过483次大的战争。在战争的旋涡中,大国胜败无常,小国安危不定,局势错综复杂。孙子从当时朝盟夕散、不宣而战的社会现实中认识到,战争只能暂时平息而不会从此废止。因此,他开宗明义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提醒人们要重视战争、研究战争和准备战争。二、《孙子兵法》与现代军事谋略当前,冷战已成为历史陈迹。两极战略格局的解体,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基本矛盾出现新的力量组合,逐步形成与孙子时代相似的“多极”战略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种形势下,孙子的重战和慎战思想,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为人们认识多极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列如:巧借天时,火烧曹营。曹操所率领的号称80万的大军,基本都是中国北方的士兵,他们陆地作战勇猛顽强,但不习水战;而孙刘联军的士兵,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长江一带的子弟,他们自小就在江河里嬉戏长大,尤善水战。当曹操率领的80万大军来到长江边时,他们要与孙刘联军作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尽快熟悉水(船)上作战。曹操的谋士为他提出了用铁链把所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