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名词解释:1、三气同步——壮医指天地人三气,同步指保持协调平衡。2、谷道——壮医把食物进入体得以消化吸收的通道称之。3、水道——水为生命之源,壮医把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称之。4、气道——壮医把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此交换的通道称之。5、龙路——壮医指在人体传输的通路称之(也称血脉)。6、火路——(相当现代的人体神经系统)壮医指人体传感之道的信息通道称之。7、三气——壮医指:天地人三气。8、本色甲:以甲色红活、甲体微曲、表面平滑,厚薄均匀、质地坚、月痕清,无斑纹瘀点为特点,为健康甲象。9、心闷:又名心悸,自觉心慌、心跳、悸动不安,不能自主。10、公药:针对阴证而设,凡具有温补阳气,驱寒毒,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壮药。11、母药:针对阳证而设,凡具有寒冷、清热降火,消炎解毒类壮药多为母药。12、药物熏蒸疗法:通过燃烧药物的烟火或煮药的蒸汽熏患处,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13、主药:又称头药,是针对主要病症或病因的药,主药是方剂中不可以缺少的部分。14、帮药:帮助主药治疗主病辅助药物,或者针对兼证的药物。15、引药:是指带领或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所,或调和药味,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的药物16、毒:即毒邪,壮医认为壮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多数与感染毒邪有关,广义的毒是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狭义的毒是指具体的有害、有毒之物,并分痰、瘀等毒和风、寒、热等外毒。17、瘴气:是由于感受瘴毒而发的一类疾病,壮医民间称鸡鬼、闷头拜,即疟疾,以间歇性寒战、发热、高热、出汗为特征。三、简答题:1、壮医理论体系特点是?答:1、重阴阳轻五行2、重视三气同步4、三道两路为理论核心5、理论起源早形成晚。6、辩病为主结合辩证。2、壮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答:整体诊察,诸诊参用,、蜘蛛网状和横行血丝代表的意义。答:螺旋状---表示躯体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者气滞血瘀,血液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上往往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患者也常见。蜘蛛网状---提示患者有风痰、有瘀。哮喘病,提示由于血液供养不足造成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也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等导致此现象出现。横行血丝---是指白睛上部的血管横行走向,呈“一”字形。一般正常人或者普通疾病患者,眼球上部血丝呈纵行,向瞳孔方向纵行走向。如呈横行血丝走向,则提示患者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病变。4、壮医的治疗原则答:1、调气解毒补虚2、调理阴阳3、平衡气血4、调理精神5、调理三道两路5、列举壮医五种特色疗法答:药物熏洗疗法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罐疗法滚蛋疗法药锤疗法6、不出林治哮汤和蛤蚧平喘饮均为治疗墨病(哮喘)的常用方剂,请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答:不出林治哮汤善治新病,由热毒、湿(痰)毒阻于气道引起者,症见喘促阵作,喉中痰鸣,呼气延长,胸部胀闷,痰多黏稠色黄,胸中烦闷,舌红苔黄,脉数等;蛤蚧平喘饮善治墨病(哮喘),病久气道虚弱者,症见哮喘阵作,喉中痰鸣,哮声低弱,呼气延长,可伴有紫绀,烦躁,脉数等。二方之主治,病程新(短)旧(长)有别,实虚分明,应辩明后选择使用。兰奔的主症是指什么?答: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中医基础理论一、填空题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经络系统中,有“阳脉之海”之称(督脉)。“阴脉之海”指(任脉)。(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补阴时适当使用补阳药的方法为(阳中求阴)。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心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藏神),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肾中精气的主要功能是(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胃有(太仓)和(水谷之海)之称,有(喜润恶燥)的特性。在脾胃的关系上,最根本的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人体的气机运动形式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升、降、出、入)。(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是气血运行和信息传导到主要通道,(络脉)脉的分支,网络全身。(经气)是一身之气分布到经络的部分,与脏腑之气相通。经脉主要有(正经)、(经别)、(奇经)三大类。奇经八脉具有(蓄溢和调节十二经气血)。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其侵犯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走、行无定处)的特点。寒邪具有(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的性质。暑邪致病,多夹(湿性)为患。伤津是(火邪)(暑邪)(燥邪)共同致病特点。怒则气上,是指大怒致使(肝气上逆),甚则(血随气逆)的病机变化。血的失常包括(血虚)、(血瘀)、(出血)。津液失常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名词解释1、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