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0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前言:
一个不规范的字词可能导致整个句子表达错误
一句不规范的话语可能导致整段文字失去意义
三、地球运动和太阳高度专题
:
①、昼长;②、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③、天气状况。
(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即纬度);②、天气状况;③、地势;④、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行星概念重新定义:“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由于冥王星的轨道
与海王星的相交,因此不符合这一定义,失去了行星资格。
:纬度(纬度低,初速度快),气候(多晴天,能见度高),地形(开阔),方向(向东发射),人口稀少,便于回收,多傍晚发射. 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掌握太阳升落的方位和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光照图上的一线四点,日出日落时间和昼长夜长的计算.
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值的同一值会出现两次(等值),而且同一值出现的日期与二分二至中的任意一天的距离等长。
: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寒带范围也增大,温带范围则缩小。黄赤交角增大n度,则热带范围增大2n度(南北半球各n度)、寒带范围增大n度,温带范围则缩小2n度。
(四种画法):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东(西)经度的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反)。
南北纬——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
东(西)半球——从20°W向东至160°E
—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出发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
看经线的位置定东西关系(经度差小于180°度)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
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