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银行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信贷风险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银行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信贷风险论文.doc

上传人:tswng35 2016/4/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银行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信贷风险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银行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信贷风险论文当今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信用环境因素,等等,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缺失。一、内部控制的缺失是引发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缺乏对“内部人”的有效控制措施。发生在上海中信实业银行信贷科长操纵 3 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诈骗以及建行浙江义乌支行客户经理***诈骗 2000 万元信贷资金案就是因银行对“内部人”控制缺失而发生信贷风险( 损失) 的典型案例。两起案件的作案人都是银行信贷岗位的主要责任人, 且作案时间跨度较长, 隐匿性强, 这至少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虽然作案人处心积虑, 但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忽视了对重要岗位责任人的控制或缺少有效、必要的控制措施。正是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管理者“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对信贷岗位责任人缺乏正确、全面、客观、动态的评价。论文百事通笔者认为,对“内部人”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 这是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 却很容易因主观心理因素介入而使控制失效。这可能来自于两种心理方面的作用: 一种是“晕轮效应”, 另一种是“优先效应”。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带面的效应。人们往往****惯于把人的行为中的某一点覆盖于人的全部行为之上。这种效应很容易引起判断上的主观性而造成对人的评价的偏差。所谓优先效应是指人们往往把第一印象看得更加重要, 以至于影响今后对人的评价。很显然, 一个人在第一阶段时期工作的好坏只能说明他当时的情况而不应以此来代替他今后的表现。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管理者对职员的评价往往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或注重一时绩效和印象。. .页脚上两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很容易使管理者对一些业务能力强或会表现的业务人员过度信任, 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防备, 从而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案件发生。因此, 商业银行如何保证内部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重“制度”的建立过程,轻“制度”的执行效力。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有关信贷管理的建章建制上应该说花了不少功夫。如在制度建设上强调了“审贷分离”原则, 在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上都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全面的规章制度, 并突出了风险控制原则。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信贷经营机构或信贷经办人员在“制度”执行方面非常不力,如贷前调查不充分、不严格、不真实; 贷中审批走过场; 贷款经办行对上级行贷审会的决定不完全执行; 贷后监控不力;对逾期贷款未及时中断诉讼时效;由于对借款企业的经营情况未及时跟踪了解,而使贷款风险未得到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化解等。因此, 笔者认为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上欠缺的并不是“制度”,而是由于部分机构或“人”对“制度”执行的虚化使制度失效。(三)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手段。一是信贷评估中定性分析多, 定量分析少。如对借款企业的发展前景、产品的市场表现、借款人的资信度等往往有较多的文字描述, 其中不乏掺杂一些主观判断, 甚至有些定性分析几乎照搬借款企业贷款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或企业提供的材料, 缺乏银行信贷员本身的职业判断。反之, 对贷款可行性的定量分析却显得薄弱。如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现金流分析、产品市场交易状况分析、效益分析等定量的分析判断则往往轻描淡写。二是识别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