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
孙俊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惊心动魄的2010年高考已经降下帷幕。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高考成绩又创辉煌。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兴奋和甜蜜。因为,我们精心培育的花朵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当然我们还会感到些许的不足和遗憾,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回顾总结。
2011高考工作随即开始,怎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面我结合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解读
2010年是我省课改后的第二个高考,从《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来看,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遵循了“平稳过渡”的原则,体现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四个选修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部分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部分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选考题25分。
下面我就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做一个简单剖析。
第Ⅰ卷阅读甲必考题
:(9分)
考查内容:一般论述类文章,(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考查要点: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D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
: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论语》可靠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
: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
这一部分具有以下特点:①选取阅读材料的数量:1则。②试题数量:3小题。③试题类型:客观选择题。④试题分值:9分。
(36分)
共分三个部分考查,7题左右。分值:36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材料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荫,指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受封得官。
5.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的态度,②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原因的分析,⑥是富人们的反应。
6.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
。(10分)
(1)答案: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答案: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部分1则材料。4题。其中前三题为客观选择题,分值为9分;一题为翻译题:2题,分值为: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来源:]
材料选自宋陈与义《雨》
8.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