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风格装饰论文建筑风格装饰论文发布时间: 2013-11-16 16:30:38 摘要: 在概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 分别对西方建筑风格及中国建筑风格的特征进行分析, 然后探讨体现建筑造型风格美的措施, 最后反思我国在建筑风格( 特别是民族风格) 方面的问题。关键词: 建筑风格; 哥特建筑; 中国建筑; 造型; 反思 1. 建筑风格概述任何与艺术相关的作品都有风格可言, 有些是以历史背景来分类的, 如巴洛克风格以及后现代风格等等; 有些是以个人色彩来分类, 如莱特风格或罗丹风格等等; 也有些更细微的分法, 是以创作者个人不同时期为基准, 如画家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与粉红色时期等等。对风格的探讨, 研究者一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但大体上的共识为, 风格是作品在外表形式上, 利用共同的元素和固定的手法, 而达成许多类似的组合。建筑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被人们所认知。就世界范围的大文化圈的空间区域来划分, 建筑有西方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印度建筑风格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等类型。就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而言, 如较晚近的欧洲建筑, 至少从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建筑, 已可以分出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英国风格和尼德兰风格等地方性建筑的细微区别。在东亚文化圈中, 中国风格、日本风格、朝鲜风格、东南亚风格又各不相同。仅以印度建筑而言, 就有印度教建筑、印度佛教建筑及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等风格上的差别。而传统中国建筑, 不仅有民族的差异, 如西藏建筑、新疆建筑、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等, 而且有北方建筑、江南建筑、岭南建筑和荆湘建筑等的区别。风格的另一种含义是把某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审美对象的美学效果等诸多因素集结在一个概念之中。我们说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国内正在盛行的“欧陆风格住宅”等等, 都把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的或大量的建筑物所显示的特征, 用风格二字概括。这类“风格”的说法, 可以是一种简单的年代问题, 可以被认为是一套规范形式的应用, 也可以专指某一时代的一种共同审美追求。 2. 西方建筑风格特征分析在西方中世纪, 先后经历了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格建筑、哥特建筑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后, 又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 还有以繁缛琐细而著称和洛可可建筑等不同风格。 18~19 世纪期间, 一方面出现了专门复兴古老风格的建筑潮流, 如希腊复兴建筑、罗马复兴建筑及哥特复兴建筑;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将各种建筑风格作标签式的拼贴处理的所谓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从时代风格来看, 古希腊建筑具有宁静典雅的风格, 它与同时期的雕刻一致, 甚至可以说, 古希腊建筑具有当代雕刻的风格。我们看到不同的希腊神庙, 便感受到形式( 造型) 上的一种特定风格, 因为它们不但具备了古典柱子、楣梁、山墙、阶梯等共同元素, 更因为这些共同元素是以一套建立在数字上的类似比例关系作为组合的手法, 才使得它们得以成为一种建筑风格。[1] 哥特建筑具有神秘朦胧的风格, 它也与同时期的雕塑、绘画一致, 甚至可以说, 哥特的雕塑、绘画具有当代建筑的风格。现代西方建筑强调体量对比, 造型简洁, 突出空间组织, 也与当代的抽象雕塑、绘画, 以至文学、音乐是一致的。具体来说, 罗马式建筑的特征, 一般是在窗、门和拱廓上广泛采用半圆形拱顶, 以这种桶状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