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6
文档名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pptx

格式:pptx   页数:1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pptx

上传人:doc1888 2016/4/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定义(名词解释、选择) 二、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新考点五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 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学习的主体,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作用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3 、教学内容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3过程) 五因素影响着三过程,三过程又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3 、教学内容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3过程) 教学大纲教材课程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学习教学评价/反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师与教师心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 新考点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并非提供具体方法或模式,而是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产生( 20世纪 20年代以前) 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贡献: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 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二、发展( 20世纪 20年代末—— 50年代末) 三、成熟( 20世纪 60年代—— 70年代末) 四、完善( 20世纪 80年代后) 布鲁纳,1994 ,美国教育研究会特邀专题报告,总结 4点。P12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名词解释、选择)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普遍使用访谈问卷测量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定义(名词解释) 学生心理发展 4个特征个体发展的 8个阶段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乳儿期( 0-1 ) 婴儿期( 1-3 ) 幼儿期( 3-6 ) 同年期( 6-12 ) 少年期( 12-15 ) 青年期( 15-25 ) 成年期( 25-65 ) 老年期( 65以后)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初中阶段( 12-15 ) 青春期、少年期,从童年期像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半成熟、半幼稚。面对一系列心理危机,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2、高中阶段( 15-18 ) 青年初期。生理发育成熟、智力接近成人,心理品质丰富和稳定。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2、关键期:最初由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发现【名词、选择、简答】横向纵向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新) 一、认知发展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心理、智力、思维等发展上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又在于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因此个体通过两种形式( 同化、顺应)来实现适应,达到机体和环境的平衡。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 ): “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 2-7 ): 思维特征、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3、具体运算阶段( 7-11 ) 4、形式运算阶段( 11-15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学家 2、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发展 3、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