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美贸易差额中美贸易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美贸易差额中美贸易论文.doc

上传人:2028423509 2016/4/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美贸易差额中美贸易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中美贸易差额中美贸易论文一、引言及观点综述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两大经济体, 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 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长期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中美贸易的格局基本是以中国整体对外贸易顺差不断上升、美国整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为基本背景, 而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是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上升为显著特征的。巨大且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给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一, 加剧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尤其是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第二, 为以美日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提供了口实; 第三, 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陷入因内外均衡的冲突而左右为难的窘境。因此, 探究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真实原因, 从而重估中美间的贸易差额的真实情况, 有利于化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国际压力, 为中国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中美之间的这一贸易格局引起了政策层、商界和学界的极大关注, 并进行了许多政策性和理论性的讨论, 提出了争议极强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由于人民币人为地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 从而导致了中国对美国不断上升的贸易顺差。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政策界, 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层, 而理论界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 Chou(2000) 是学界少有的系统分析中美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学者,但他的研究局限于汇率波动与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中国学者如张曙光(2005) 、卢向前等(2005) 以中国对世界的贸易, 而不是中美间的贸易为对象, 研究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 计量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进出口额有显著影响。但李稻葵等(2006) 的评价认为张曙光没有考虑到时间序列的单位根问题, 而卢向前虽然考虑了单位根, 但使用简单的最小二乘法回归是不合适的。李稻葵等(2006) 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变化对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及中国从美国的进口的变化都没有任何统计上显著的相关性。. .页脚种观点认为, 中国在对国际市场出口( 包括对美国出口) 方面有大量的政策鼓励和制度激励,人为地导致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相反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了种种政策性和制度性的限制, 以至于美国产品进入中衡。这一观点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政策层, 认为中国实行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然而统计数据显示, 在中国同样的贸易体制和政策下, 中日和中韩的贸易结构并没有出现中美贸易那样大规模的变动。如中日之间在 2002 年由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而中韩之间的贸易逆差一直在扩大。第三种观点认为,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由中美两个经济体储蓄率的不同所导致。这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储蓄率近年来不断下降, 而中国经济的储蓄率不断上升的结果, 因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一国的贸易顺差的本质就是储蓄过剩, 逆差就是储蓄不足。如李扬(2005) 认为, 以中国高储蓄率和美国低储蓄率为特征的中美两衡增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人的高储蓄支持了美国的高消费。李稻葵等(2006) 通过比较复杂的计量经济分析, 认为中美两国相对储蓄率的变化导致了中美贸易余额的变化, 并且分析出了贸易余额变化的 % 由中美储蓄率差异带来, 美方因素则占总体的 % 。但是,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 那就是到底如何计量储蓄率。中国目前专门针对储蓄率问题进行的研究很少, 很多人( 包括学者) 对储蓄率概念产生了误解。我们平常所讲的储蓄实际上是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个概念, 即储蓄存款, 它是一个存量, 而在经济学中所讲的储蓄是一个流量。经济学中与贸易收支相联系的储蓄概念, 实际上是国民储蓄, 而不是国内储蓄, 更不是居民储蓄。同时中国国内所引用的储蓄率与国际惯用的储蓄率在计量方法和统计口径上不一致, 因而中美之间储蓄率差异的可比性是令人怀疑的。任若恩等(2006) 利用美国 NIPAs 中的储蓄率计量方法和口径对中美之间的储蓄率进行重新核算, 发现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并没有那么大。然而很多学者在讨论中美两国储蓄率的差异时, 用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同美国的居民储蓄率相比较, 从而得出中美两国储蓄率相差巨大的结论, 并将其认为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另一方面, . .页脚件下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应该是储蓄—投资缺口才与贸易收支差额相联系。尽管统计数据显示出中国储蓄率确实很高, 但同时中国的投资率也是非常高的, 因而储蓄—投资缺口并不一定很大( 周加来等,2006) 。第四种观点在关注中美贸易失衡时, 主要解释为什么中美之间所报告的统计数据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他们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被夸大了, 其原因是由于进出口统计的产销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