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新料推荐⋯⋯⋯⋯⋯⋯⋯⋯⋯⋯⋯⋯⋯⋯⋯⋯⋯⋯⋯《草原上》教学设计执教:中和小学 董晴晴课 题:《草原上》教 材: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草原放牧”单元设计思路:1、“声——景——情”统一,突出教学方法的独特性。运用“声——景——情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课程价值有机地融于教学的目标与各教学环节,突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特色。2、准确选择音乐元素开展活动,突出课堂教学的音乐性。有效运用音乐要素,突出音乐性。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356”听辨游戏;改变音乐要素(速度与节拍)的演唱活动“草原的一天”;音乐聆听情境中的呼吸训练;“声、景、情”结合的歌词朗诵与声音指导活动活动。通过有效的使用音乐要素学习音乐,凸显了课堂教学的音乐性。3、分层体现“唱会、会唱、唱好”,突出唱歌课特点。本课设计,分层次解决了“唱会、会唱、唱好”的唱歌课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感性认知的学习特点,整个教学流程中都贯穿着“善于用声、巧于塑景、精于传情”的思路,把气息训练融于主题弥漫之中,在歌词学习中指导学生运用连贯的声音表现形象,改变音乐要素,对比不同演唱方法带来的形象化变化,巩固学习目标理解,都充分考虑了本节课属于唱歌课的课型特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2、听辨“356”,体验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3、改变《草原上》歌曲的音乐要素,表现不同的草原情境,对比理解音乐形象。1⋯⋯⋯⋯⋯⋯⋯⋯⋯⋯⋯⋯⋯⋯⋯⋯⋯⋯⋯⋯⋯⋯⋯最新料推荐⋯⋯⋯⋯⋯⋯⋯⋯⋯⋯⋯⋯⋯⋯⋯⋯⋯⋯⋯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草原上》2、听辨“356”3、表演《草原的一天》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2、听辨“356”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资源准备:钢琴、PPT课件、头饰、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2分钟)1、学法:声——景——情2、内容:播放《草原上》前奏,想象情境。3、步骤:(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一段音乐,你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呢?2)学生聆听,讨论并启发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3)再听歌曲前奏,用动作表现。4、学习要求:安静地聆听,能用优美、舒展的动作表现音乐形象。本环节设计意图:2⋯⋯⋯⋯⋯⋯⋯⋯⋯⋯⋯⋯⋯⋯⋯⋯⋯⋯⋯⋯⋯⋯⋯最新料推荐⋯⋯⋯⋯⋯⋯⋯⋯⋯⋯⋯⋯⋯⋯⋯⋯⋯⋯⋯、用歌曲前奏导入,体验音乐意境,感受“优美、宽广”。、引导聆听,鼓励想象,自主表现。二、游戏活动:听辩“356”,体验情感。(6分钟)1、学法:情——声——景2、内容:听辨游戏:“356”3、步骤:1)出示“356”,认识唱名(柯尔文手势辅助)师:看,草原上有三朵可爱的小花想和我们做朋友呢!2)手势唱名辅助唱准“356”3)游戏(听辨并唱好“356”“635”“653”“536”等组合)师:请三位同学上来扮演小花和我们做游戏。4、学习要求: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音准及发声位置、状态,并随机地创设情境。本环节设计意图:、趣味识谱,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特点。、指导声音,为唱歌奠基。三、歌曲学习(17分钟)(一)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指导气息训练。( 5分钟)1、学法:声——景——情2、内容:聆听歌曲,体验形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