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0/9/8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只离群的蜜蜂》读书笔记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蜜蜂的寓言读书笔记第二篇:《一只猎雕的遭遇》读书笔记第三篇:一只猎雕的遭遇读书笔记第四篇:离群的小鹰第五篇:读书笔记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蜜蜂的寓言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经济学院基地088班张玲玲2014108324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看到“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时,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社会学的书,但当我开始阅读后,发现它包含的远远不止社会学,甚至囊括了经济学、哲学??虽然我并没能读懂其中全部的文字,但它所表达的观点却令我耳目一新,很震撼,但也不乏认同感。作者看(请您继续关注好范文网:社会、描绘它的语言和方式,很开放也很大胆,他从一个正面的角度去认识人性、认识自我,揭露其中的阴暗面,这么直接的方式是很多人所无法接受的。但我想,这与作者的生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17世纪的荷兰,经过商业革命的洗礼,人们的意识和眼光日渐开放,摆脱精神桎梏后,能以大胆的态度、以海洋文化特有的包容,反过来认识自我,接受残缺甚至有些丑陋的自我。经济的发展,使人的思维逐渐开阔,直到足够以开拓商业的精神开发自我,这是一种进步,不管发崛出来的东西是好是坏,能认识自我总是一件好事。这本书我并没能读得很深,或许是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问题。但是当作者用简短的诗歌***裸地将人性展示在我们面前时,不得不承认:我动摇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曾经认为全部正确的东西是否仍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和意义。曼德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个人行为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个人行为有善行有恶行,其相应地受美德和恶德驱使。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需要回归到道德范畴。而所谓的道德,不过是统治阶级制定出来为保障统治秩序的一些规范化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它能发挥如此大的功效呢?因为人们并没有完全真正认识自我,不知道:我是谁。只知道:我应该怎么做。正如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以儒学或其他学说思想规范人们的生活乃至思想,文官的议事态度便是将一切上升到道德层面,再从书籍中搬出一堆呆板甚至有些可笑的理由,如修堤筑坝本应是科学范畴内的问题,却假以鬼神之说。正是因为我们未曾认识“我是什么”,只是被教条式地教导:我应该怎么做。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其停滞不前的阻力,社会要发展,人民要开化,其手段并不是隐藏一切真相而是将真相以科学方式昭示世人。从另一个层面讲,道德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能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它何尝不是牺牲品的集中营和埋葬地。在曼德维尔看来,人性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均是出于自利的目的,这何尝没有依据?那些拥有人们眼中所认为的恶德的人就不用说了,但是那些拥有美好品德的人呢?未尝不是如此,雷锋式的人物因其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教化思想,善行只是对这种思想的服从和执行。为了向圣人这一目标靠拢,获得***。这仍是自利的行为,通过思想改造,以道德的名义和结果的利他性掩盖其利已的本质动机。这种行为具有正外部性,其社会成本便是对其虚荣心的满足,获得社会荣誉和地位。这实质上是一种交换,而社会和个人相得益彰,也是一种人生博弈,但最终的受益者永远是统治阶级。在他看来,有实力的人都是骄傲的人,而不够完美的人是因为不够骄傲。而让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不一致性的表现之一。利已的出发点,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这是制度自动运行的一种产物。如从事赌场经营的人,他所上缴的税收收入会成为道路等公共设施的资金来源,并非他有善心行善举,只是这一切是制度自动运行的结果。人的自利性促进了社会繁荣,这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分工基础上,专业化使社会总财富增加。分工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正如每一场官司都有诉讼双方,总有人代表正义有人代表邪恶,但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涉入黑暗,承担骂名?无非是社会分工的差异和追求利益的结果。造假卖假的人是恶,童叟无欺的人也未必是善,以诚信为本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上门,究其根本,无非是战略眼光的差异性,长期和短期利益的较量,但到底是为了利益,客观结果并无法掩饰其主观动机。曼德维尔所展示的社会和人性的阴暗,虽然***但是真实,正如我们阅读明史时,黑暗、无力、挫败,但却真实得让人毛骨悚然。历史本无对错,不过是一些事实的集合,但因写史人的个人观点掺杂了个人思想,而使历史产生了对错,错综复杂。其实是人思想的交锋,谁都想成为正义的代表消灭黑暗,但这样的人往往容易是披着羊皮的狼,那些敢于承认自己阴暗面的人却反而真实,这也印证了老子的“物极必反”。人们最终对恶德的承认与面对,实际上是一种宽容,而这种宽容并不是来自美德的教化,而是对恶德的深入解剖和了解,因了解而理解。美德的教化某种程度上会使人吹毛求疵,眼睛里揉不下沙子,当人们一贯坚持的美德遭到冲击时,如果因其思想冲击而一蹶不振的这些人对社会而言是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