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阁夜 杜甫-课件(PPT讲稿).ppt

格式:ppt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阁夜 杜甫-课件(PPT讲稿).ppt

上传人:3047846861 2016/4/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阁夜 杜甫-课件(PPT讲稿).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甫,人称杜子美(公元 712 —公元 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 1500 多首,诗艺精湛,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是公元 766 年(大历元年) 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 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 又名今体诗,格律诗?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忠)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又算得了什么呢。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ao韵 4. 对偶 2-2-1-2 、霁、声、影、 2-2-1-2 闻、起、终、漫等 : 字应重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带着感情高声朗读这首诗。一边朗读一边思考,这首诗的节奏如何划分, 朗读每一句是该带有怎样的情感。答:情感: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慨,故宜用低沉、顿挫的调子来读。①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漫天遍野的寒意从作者的心中流出。读起来语势要平缓,表达促迫之感的“催”和蕴含作者心境的“寒”字要适当重读,延长时值。②颔联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句萧瑟,后句动荡,诵读起来要语调高亢,音域放宽,表现出气象雄浑之境, “悲壮”“动荡”二词要饱含深情,力求表达出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前句写听觉,后句写视觉,诵读中要努力寻找“听”和“看”的感觉。③颈联前句写百姓悲天怆地的哭声,情绪凄惨; 后句写渔樵时起时落的歌声,情绪悠远。诵读时要形成对比, 前句语调悲抑、沉重,饱含痛楚, 后句语调平直,注意节奏的顿挫,突出悠远之感。这两句诉诸听觉,诵读时要寻找无眠之夜哭声、歌声、鼓角声齐集耳畔的感觉。④尾联抒发人生感慨。“卧龙跃马终黄土”在精神上统摄全篇,表达人生历史的虚无感,诵读时音节要舒展, 表达贯穿古今的无穷之思, 音调要低沉, 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心情。“人事音书漫寂寥”自我开解又无法解脱, “寂寥”是情绪的核心,语调沉郁,音节顿挫。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霄。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时光流逝流离之苦百姓之苦人生无常多病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