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文化遗产保护概论.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遗产保护概论.doc

上传人:wwlgqnh 2020/9/1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遗产保护概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罗平县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摘要:罗平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政策法规不健全以及开发利用不够是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最大问题。本文以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乡为例,探讨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罗平县布依族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是云南省仅有的几个布依族聚居乡之一,这里有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腊者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同时还是云南省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和第七批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晚期,经历了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是迄今为止云南省数量最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布依族民居建筑群。建筑群营造结构多样,布局合理,能适应低海拔、湿度大、谷深林密的自然环境。其文物主体包括不可移动的干栏式吊脚楼建筑群、石桥、祭祀神树、祭祀活动场所、老人房、石板路、整体楼梯、榕树、水车等174处,以及染缸、纺车、织布机、风箱、掼槽等可移动文物360个,构成了建筑群整体的文化景观。布依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如何才能真正传承和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值得深刻的探讨和研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1]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二、目前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分析 1、总体风貌现状   总体风貌的现状,直接决定着这一区域有没有保护的价值和意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和关键。腊者村的整体风貌总体良好,其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但整体现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民居已经被拆建为现代汉族式砖混结构建筑,在体量、用材、色彩上与布依族的传统民居不相互协调,严重的影响了传统格局和整体景观。布依族的传统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体系,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吊脚楼、半吊脚楼和地楼三种机构形式;但纯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正逐步被现代砖石结构的地楼所代替,除此之外,纯木质结构的房子,受虫子的侵害也很严重。并且在地域的分布上与新建的改良型民居混杂交错,影响整体风貌;如果不及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