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 古诗三首.docx

格式:docx   大小:9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 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20/9/14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 古诗三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时间        2 课时21 古诗三首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芙、蓉”等 7 个字,会写“芙、蓉、洛”等 8 个字,理解字词。教学目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芙、蓉、洛”3 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 个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导入 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 ) 送别诗?设计意图分钟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接下来,我们要学****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2. 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出示课件,:学****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 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了什么?【课件出示 2】 的方法来学****古诗,学“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 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就班地进行学****二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课件出示 3】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去学****既目标明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王昌龄(698-756 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 确,有章可循,又不拘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 形式,方法灵活,以解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 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课件出示 4】新课教学( 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分钟 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二、初读诗文,,读准确,读流利。【课件出示 5:生字田字格课件】芙 蓉 洛 壶(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蓉”,边音“洛”。(2)指导书写“芙 蓉 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壶”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士、冖、业。。。三、自主交流,:【课件出示 6-7】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 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 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2.【课件出示 8】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四、品读诗文,对重点句子的深化理解,就是对“品意境,悟感情”环节的落(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 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 有更深的思考。个人物)【课件出示 9】(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课件出示 10】(板书:凄冷、孤寂感)(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课件出示 11】(出示第一首诗)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