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市2007年中考数学(课标卷)试题点评
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刘秀华
作者介绍:刘秀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数学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多年主抓初三或高三的教研工作,进行考试研究与指导。
2007年北京市中考数学是全市统一使用课标卷的第一年,整个试卷努力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努力体现考试的指导思想: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数学试题注重考查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考查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等学科能力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述能力;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一、试题特点:
“双基”,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参加生产、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它是中考考查的重要部分。
在2007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中,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的全部主要知识点,如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变换、坐标、证明、概率与统计等主要内容,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目标进行了全面考查。试题起点低,基础性强,覆盖面宽,容量较大。在对“双基”进行全面考查的同时,并做到了重点内容重点考查。如选择题的第1—8题,填空题的第9—12,以及解答题的第13—18,20,22题,都体现了对“双基”的考查。不少试题“源于教材”,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比如第1—10,第13—16等试题都是源于教材的题目,同时又“高于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有利于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夯实基础,注重落实。
,注重通性通法,体现数学思想,全面考查能力
(1)设置新的情境,全面地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也是考查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试题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和应用水平。比如试题中第21、22、24等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第21、24题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考查;考查方程思想的有4、18、19、22、24等题;考查转化思想的有3、10、19、23、25等题。
(2)注重通性通法,全面考查能力
试题强化了对数学通性通法的考查,在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同时,十分关注对学生一般能力和数学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的考查,不仅考查了观察、分析、归纳、类比以及算法算理、推理证明等能力,还强化考查了课标对学生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如20题利用北京市的水资源的统计数据,考查学生能否对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作出推理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数学事实表达叙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结合实际,考查应用意识
试题中加大了考查应用意识的力度,设置了生产、生活的实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