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明花盛开,花香满校园【摘要】少年如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进行“八礼四仪”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对小学生“八礼四仪”的教育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施,从“学”“练”“演”“评”这四方面狠抓落实。【关键词】八礼四仪原则策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当今的学生许多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的缺失,长辈的无原则宠爱,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孚受、任性等不良品质,导致耍脾气、挑食、不节俭等不良行为常有发生。因此,当前加强少年儿童文明礼仪的教育十分迫切。一、“八礼四仪”教育遵循的原则(一)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美好品德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和教育的过程。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的内容安排要体现层次性和连续性,要有梯度,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要耐心细致,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极力避免简单化的重复做法,克服急躁的心理,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按照过程模式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每一种行为经过训练成为经常化、自动化的习惯。(二) 自律和他律结合的原则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德育的目标。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学生品德形成必须经历由外在控制过程转向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过程。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为主,这就决定了对少年儿童实施养成教育要重在他律。他律是自律的准备和转化的必经阶段,两者虽是不同质的阶段,但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三) 知行统一的原则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系统的理论教育,又注意组织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具有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知行不统一,是传统德育的一大弊端。造成学生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前后不一等问题的原因就是重知识灌输、轻行为训练。所以,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将提高和认识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注重训练的程序化、序列化,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学、练、演、评”促落实要使学生的“八礼四仪”的养成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必须在“学”"练”“演”“评”四个字上狠下功夫。(一) “学”__明理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往往与他们的道德认识有直接联系,我们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只有学生自己真正明白规范行为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认识,才会自觉地去实践,养成习惯。因此我们抓住明理教育的根本,充分利用一切教育阵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深化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从而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如“行走之礼”中,平时在学校中列队要快静齐,确保3分钟内完成集队,彳丁走时让学生边喊口号边踏步行进。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在校外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讲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继而举行“交通安全伴我行”等主题班队会,从而使学生懂得走好路、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生命的道理。(二) “练”一一导行经过明理教育,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以后,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强化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如“仪式之礼”中强调要严肃庄重,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我们要求学生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肃立时,要力求像士兵站岗那样纹丝不动;敬礼时,身躯挺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