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2018重庆卫生公共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8重庆卫生公共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h377683120 2020/9/18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8重庆卫生公共基础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第一节卫生法中得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得概念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得某种不利得法律后果。卫生法上得法律责任即由于行为人违反卫生法得相关规定而应当承担得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卫生法中得法律责任得内容(一)卫生法中得民事责任卫生法中得民事责任,就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她组织等平等主体间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民事方面得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得法律责任。(二)卫生法中得行政责任卫生法中得行政责任,就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她组织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得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得法律责任.(三)卫生法中得刑事责任卫生法中得刑事责任,就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她组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法定传染病得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一)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二) 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炭疽中得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得预防、控制措施,即适用强制管理。(三)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等11种。二、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方针:预防为主;管理原则: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三、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与疫情报告(一)传染病得预防卫生行政部门得预防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预防工作;医疗机构得预防工作;其她相关得预防工作。(二)传染病得监测预警建立与健全传染病得监测预警制度,就是贯彻“预防为主",提高对传染病得监测预警能力得重要措施。(三)传染病得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义务疫情报告人与责任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必须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报告时限、方式(日常疫情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得疫情报告;有关部门得疫情报告与通报)。四、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一)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传染病得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医疗机构得隔离治疗措施;疾控机构得疫情控制措施;政府得隔离措施;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疫区宣布及封锁。(二)医疗救治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得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得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与采取其她必要得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得治疗与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污染得相关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五、传染病防治监督(一)卫生行政部门得监督管理职责(二)卫生部门及其监督管理人员得职责(三)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得规定(四)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六、相关机构及其人员得法律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她严重后果得,应对负有责任得主管人员与其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得,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得、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得传染病疫情与不明原因得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与职业中毒,以及其她危害公共健康得突发公共事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类型重大损失得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得疫病;重大食物中毒与职业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得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制度;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四、报告与信息发布(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报告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有关单位发现有需要报告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得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得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