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琵琶行》赏析解析.ppt

格式:ppt   大小:3,451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赏析解析.ppt

上传人:柯 2020/9/19 文件大小:3.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赏析解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是琵琶也断肠白居易《琵琶行》赏折隆德二中任志强走近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下邽(陕西渭南),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存诗近3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唐代伟大诗人之一。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他从“兼济天下”的思想出发,针对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各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意见。写了以《秦中吟》、《新乐府》等为代表的讽喻诗。因而得罪于权贵。“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后期:从贬江州到死。这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这时期他的思想日益消极,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世间尽不关吾事”、“世事从今口不言”。在这一时期,他的“闲适诗”、“感伤诗”代替了前期的“讽喻诗但他的消极毕竟不同于王维的“万事不关心”。兼济思想并未完全消失,在力所能及而又不触怒权贵们的情况下还是为人民作了不少好事。他心中时常想着人民:“心中为加间饥吉白居易平易通俗的诗歌风格白居易诗歌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尤其是古体诗,意到笔随,没有雕琢拼凑的痕迹。他的诗并不是摇笔便成的。宋代看到他的手稿的人说:“香山诗语平易,疑若信手而成者,间观遗稿,则窜定甚多。”他的诗平易通俗,因而赢得了许许多多读者,古代文人诗人少有人能够做到像他这样。元稹赞美白居易的诗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据说,他每有诗成,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妇听,如若听不懂,必要丢弃重写。可见他是非常重视诗歌的平易通俗的。古代诗歌的几种体形式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箜篌引》等。写作背景《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压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已,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分析诗歌开头的环境景物描写环境景物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