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课程下我的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积累感悟思考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验,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语文知识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而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验。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这个人对语文知识积累的厚度有关。
(一)重视文字的积累
汉字是方块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义文字。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积累了绝大部分汉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许多学生存在汉字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太多,注音和声调不会加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初中阶段也要注重字词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去积累汉字。我每上一节新课,就提一个学生把本课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再叫其他学生给这些字词加上注音。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和认字水平,而且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再叫他们认真书写本课的字词,并认真检查。再次上课的时候,抽出时间提个别学生上黑板默写,以此来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我想,如果这样能够坚持下去,学生的词汇量就会越积越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会相应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重视课外阅读的学习
由于初中课程比较多,作业也较多。学生认为没有时间去学习语文,只是在课堂上45分钟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首先我从实际出发,课堂上尽量少讲,要精讲,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背一些优美的文章。其次让学生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读一些名家名篇以及报纸杂志上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再者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读名著,并写出读书心得。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并让他们抄写名言名句和一些成语,把一些好的句子,段落抄下来,最好能够背下来
。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意到笔随,左右逢源。这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每次在语文自习课上,我事先找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去读,并告诉学生要读出气势,读出韵味来。如此这样坚持训练下去,我想学生就能够积累了读写技巧,就能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就能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修养,这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积极性才能有所提高。
(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习,不只是掌握一种工具,而且也具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注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获得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积累。如积累成语,告诉学生成语是人们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具有简洁精辟、表现力强、文化含量高等特点,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对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增加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通过积累成语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如,背诵一些古诗词,从古诗词中体会诗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实现南宋统一的爱慕容的《乡愁》这两首诗,抒发的都是飘泊在外的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浓浓的相思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从课外直接获得生活情感等体验:让他们利用星期天到大自然中间去,仔细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的四季变化,积累一些写作素材,使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