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恨赋、别赋、小园赋典故.doc

格式:doc   大小:16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恨赋、别赋、小园赋典故.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20/9/24 文件大小:1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恨赋、别赋、小园赋典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恨赋》典故始皇“至如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诸侯都到西方来朝见,平定天下,统一文法,王朝占有有利地形,易守难攻。而他又雄心勃勃,武力并未用尽,宏伟的战略并未完全实现,因此他更勾画远图,希望征服海外,然而蓝图并未实现,他便魂断西方,此为始皇壮志未酬之恨。王迁“若乃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王迁,战国时期国国君,是为幽缪王,名叫迁。王做了俘虏,被迁徙到了房陵。整天心神不宁,失去了美丽的姬妾及富丽堂皇的车马。置酒欲饮之时,悲愤首先填满心胸。最终死去,怨恨依然无尽无穷。此为迁亡国辱身之恨。陵“至如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陵投降匈奴,汉武帝杀其全家,他名辱身冤。陵在投降后,郁闷如狂,孤独心惭,无从发泄和排解。但是他虽身在匈奴,但却心怀故国,欲报汉恩。然而生命短促,无话可说,遗憾终身!这是陵名辱身死却又含冤莫白之恨。王昭君“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王昭君离汉北去,远嫁匈奴,仰天深深叹息。离王宫逐渐远去,一路将要经过关隘山峦,行程遥远,似乎没有尽头。边塞荒漠,风沙阵阵,白日西沉,孤雁零落,云色惨淡。明妃心中虽然想念盼望君王,但最终死在异域。这是王昭君远居塞外,愁死他乡之恨!衍“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儒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衍当罪,被罢免归田。他闭门客,不与外界往来,关上门庭,不再出去做官,在家陪伴妻儿。他轻慢王侯公卿,在艺术创作上放荡不羁,敢想敢言。他虽然胸怀大志,但已经无从实现,徒然死去,饮恨不止。衍之恨,就是心怀壮志,报国无门,郁郁而终之恨!嵇康“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阳,素琴晨。秋日萧萦,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嵇康下狱,气概激昂。每天喝劣质的酒,弹普通的琴,萧条冷落,没有生机,他心中郁结着那种高迈不俗的情怀,夜不能寐,以盼天明。嵇康之恨,是为世道黑暗,清流难容之恨。《别赋》典故“帐饮东都,送客金谷”展现富贵之别“东都”:指东都门,长安城门名。《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金谷”:晋代石崇在西北金谷所造金谷园。史载石崇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送者倾都,曾帐饮于金谷园。“国厕,吴宫燕市”的侠客之别分别指四个典故:1、战国时侠士聂政为国严仲子报仇。2、战国初期豫让因自己的主人智氏为襄子所灭,乃变为刑人,入宫涂厕,挟匕首欲刺死襄。3、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4、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献图刺王未成,被杀。高渐离为了替荆轲报仇,又一次入谋杀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的绝国之别荆:树枝条。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国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将奔晋国,在国郊外遇到声子,“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后来人们就以“班荆道故”来比喻亲旧惜别的悲痛。“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的夫妻之别据《晋书·列女传》,窦韬身处沙漠,妻子惠就织锦为回文诗寄赠给他。“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凌云”: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汉武帝赞誉为“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雕龙”:驺奭写文章,善于闳辩。所以齐人称颂为“雕龙奭”。《小园赋》典故“一枝之上,巢父便得栖身之处”“巢父”:引自皇甫谧《高士传》:“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荣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巢父传说是尧时的隐者,以树为巢,所以当时人称他为巢父。“一壶之中,壶公就有安居之地”“壶公”:引自洪《神仙传》:“壶公常悬一壶空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传说汉时有一老翁,在市上卖药,于门前悬挂一壶,药卖完了,就跳进壶中,后人称他为壶公。“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管宁,字幼安东汉末年人,操守严肃,因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年,榻上膝盖所触都成了洞孔。据《三国志·书·管宁传》注引《高士传》:“管宁自越海及归,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好锻铁。锻灶:打铁用的炉灶。据《晋书》本传:“(嵇康)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齐景公因为晏婴的住宅靠近街市,狭窄而且低湿,要给他换个好地方,晏婴婉言辞说:“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