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小组互动”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先学后教,小组互动”就是学生课前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或小组互帮互学中,主动探究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上在各种情景和活动中充分交流探讨,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对教学内容方法做出合理选择,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汇报交流,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以学情定教法;采取多样式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关键词】
课前自学汇报交流质疑问难评价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我认为“先学后教,小组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先学后教,小组互动”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或小组互帮互学中,自主探究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上在各种情景和活动中充分交流探讨,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选择和调整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精要的讲解和评点。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我校对“先学后教,小组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有效研究。具体如下:
一、课前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课前自学是让学生在课前自主的学习,通过自己看书上的例子展开自主研究性的学习,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查看有关的书籍,拓展知识面;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综合运用知识;或者与同学共同研究,协作性学习,以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在课前主动地探究性学习,并学会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灵活、合理的解决问题。我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
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充分调动学生课前自学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自学成才的科学家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如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都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不过更重要的是老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挖掘闪光点,进行及时的激励。例如,对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出最有价值问题的同学;在自学汇报中,发言最精彩的同学;同学提出的问题,解决得最多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和奖励,并把他们的见解记录下来贴到课室的欣赏栏里。学生希望自己表现出色,就会在自学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请教亲人、老师、同学,上网查阅、收集资料等,这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就可以充分的调动起来。
2、设计思路,定出提纲,让学生有方向性地进行学习。
课前自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