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活· 游戏· 情境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几点做法
【内容摘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呢?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联系生活,设计游戏、创设情境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兴趣,激活思维,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游戏情境做法
新课改于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应运而生,为根本改善“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应试教育状况而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在新课程一线实践以来,我们积极提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将课改的这一精神融入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各种游戏或活动情境中体验身边的数学,并获得学习快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联系生活,设计游戏、创设情境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兴趣,激活思维,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生活
“生活即教育”,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讲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化。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
1、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无不来自于生活。例如,我在教学《高矮》时,联系师生高矮,让学生直观感受高矮,并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比高矮的方法。如先让一个高个子学生上台与老师比一比,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再请一个比这个高个子矮一些的学生上来,再将老师、高个子学生和刚才上来的稍矮一些的学生三人来比较,并让全体学生思考“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引导学生理解高矮的相对性,能用高矮来描述现实中的问题。通过教室里的师生资源来进行教学,不仅学生知道了高与矮的意义、怎样去比高矮、体验了高矮的相对性,而且感到学习轻松自然,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比大小》中,让学生将数学书的封面和数学课堂作业本的封面,进行重叠比较,学生很明显的发现了比较结果,并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拿数学书的封面和数学课堂作业本的封面,和黑板的面比较,这时学生都发出“黑板的面大,数学书的封面小”、“黑板的面大,数学课堂作业本的封面小”,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拿手中的文具盒与课桌讲台比较大小,说说“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利用课堂内外,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从而达到预设目标。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