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doc

上传人:AIOPIO 2020/9/2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教书当做从教的同义词,教的对象虽是学生,教的内容却是书。作为职业,教书自然偏重内容而偏轻对象。后来提出教书育人,指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教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我们现在想给教人一词,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即以人教之。人是指教师自己。我们认为,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不是书,而是教师自我。以人教之和以书教之,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以书教之,强调是所教之书,用韩愈的话来说就是所传之道,所授之业。师道尊严实源于所传授之道、业的尊严,如果师之所传之道与业有所偏离,师不但毫无尊严可言,几乎一定在打倒之列,明代的李费就是一个典型。道和业在师之上,师只不过是道和业的载体,将之传授于生而已。生之于师,只是接受所传授的道业,只要所授为道与业,可以不问师为何人,即所谓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以人教之则不然,它强调教者这个人的作用,重视教者与学生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把教学理解为传道授业不一样,以人教之的观念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正如海德格尔所提出的让学(《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著,郜***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P20),即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学,与所学的内容相比,让学之师的作用是更加重要的。亚斯贝尔斯则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P3)让学首先是教师主动、自觉的行为,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发生的活动,关键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学。这比起学生所要学的道与业本身更为重要。因为作为道、业,如果学生不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学生的学****或出于外在的强迫,或出自内在的需要,而正如亚斯贝尔斯所指出的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更大。(同上)事实也一再证实,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会真正有效。让学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点燃学生学****的欲望,使之产生学****的内在动力,具有学****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这种内在的动力,不仅能使学****本身变得快乐,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潜能,鼓舞学生自己去克服学****中所遇到的困难。总之,使学生学****的过程成为自身成长、发展的过程。汽车如果失去了动力,推着拖着,不但艰难无比,也绝对跑不了多远。教学不能只是把眼睛盯住要跑的公里数,而置动力有无与大小于不顾;假如教师使学生的学****有足够的动力,让学生自己开车前行,必定比推着拖着跑得要快、跑得要好。因此,我们认为,教师要把自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让学一一激发、点燃学生学****的兴趣、欲望,而不是相反,用于道与业本身的传授上。让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让爱,即让学生爱上语文。费尔巴哈说得好,感情只对感情说话。不能设想一个对语文不爱的教师能教出爱语文的学生。只有教师爱语文才能诱导学生爱上语文。二是让知,即让学生了解学****的门径,知道该怎么去学即所谓授之以渔。而学****的门径不是别人哪怕是权威的经验,而应当来自教师自我的长期不懈的学****得来的感悟;即使是权威的指点,也应被他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所渗透,所注解,所以也应当看成是教师自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何况,教师训学的必要前提是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说的教师对学生的作为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的教育爱(《教学机智》,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P89)更是教师心灵生活的主导。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