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0/9/26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二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三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四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五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节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仔细看,看你能看出这是哪吗?这就是美丽的黄山。黄山的美景还不仅是这些,今天,我们再学一篇有关黄山的课文,板书:爬天都峰。黄山有”七十二峰”,其中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它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现在我们就去见识一下天都峰,认识一下爬天都峰的人。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大家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打乱顺序指读。3、学生接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一)学****课文一、二自然段。1、读了课文后,天都峰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又高又陡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陡: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天都峰海拔1829米,登山石级约有1500米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接近90度。2、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3、这就是又高又陡,让人望而生畏的天都峰。谁来有感情朗读第二段。4、结果小姑娘爬上峰顶了吗?是谁让小姑娘有信心、决心爬上峰顶的呢?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一位什么样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老爷爷怎么说的?小姑娘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为什么他俩要这样问呢?都带个“也”字。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于是老爷爷又说:“对,咱们一起爬吧!”5、小姑娘是怎么爬的?画出描写小姑娘爬山动作的词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6、从“终于”二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7、天都峰的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条长约十几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爬到这儿太不容易了,得拍照留念啊。老爷爷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6完成练****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2)选择“奋力”和“终于”练****说话。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