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六章祛痰剂?目的与要求: 熟悉祛痰剂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一、概念: 组成:以祛痰药为主; 作用:排除或消解痰涎; —属“消法”的范畴。治证:各种痰病。(1)痰的产生与脏腑的关系: 脾—由湿而生,聚湿成痰, “脾为生痰之源”; 痰肾—痰之本为水,水泛成痰饮, “主水在肾”, “肾为生痰之根”; 肺—因气而聚,滞留于肺, “肺为贮痰之器”; (2)常见的痰证寒痰证热痰证一般之痰证湿痰证风痰证燥痰证痰证中风、癫痫、流注于脏腑、痰核、瘰疬、经络之痰证肿瘤、眩晕。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用于湿痰证; —二陈汤、温胆汤。 —用于热痰证; —清气化痰丸。 —用于寒痰证; —苓甘五味姜辛汤。 —用于燥痰证; —贝母瓜蒌散。 —用于风痰证: *外风挟痰证(风痰咳嗽) —止嗽散; *内风挟痰证(风痰上扰) —半夏白术天麻汤。三、使用注意: 1 .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 “治痰先宜治脾”;“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治痰必先祛湿”2 .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证治准绳》 ,如兼寒、湿、燥、热、风的不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4. 结合病因施治,消除致病之因。第一节燥湿化痰?掌握:二陈汤、温胆汤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Q:本方方名作何解释? 二陈:陈久的半夏和陈皮,其辛燥之性减弱,避免伤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