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6/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494 ( 2014 ) 04-0060-0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当前,认真学****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社会稳定思想,探究影响新时期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及对策,对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社会稳定的战略地位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而按照邓小平的说法,中国的重要特点至少有两个: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2] 换言之,充分考虑我国农民多、大部分人口在农村这一特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在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首要前提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3]28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并将之置于维护全国社会稳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审视。这样一来,就赋予了农村社会稳定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一)农村社会稳定是全国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邓小平曾多次强调,稳定是中国最高利益之所在,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就无法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摆脱落后状态。江泽民多次强调, 必须坚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4]214 。胡***也明确指出:维护社会稳定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能否确保社会长期稳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在 2008 年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胡***还明确提出了“稳定是硬任务”的重要论断: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 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5] “稳定是硬任务”的论断,继承发展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显示了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农村社会稳定是基础。由于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所以,党中央历来把农村社会稳定看作是全国社会稳定的基础。邓小平认为: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3]65 江泽民更明确地指出: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4]118 “农村稳定了,农民安居乐业了,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全局的稳定。”[4]117 胡***也多次强调:农村稳则天下安,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来说,保持农村稳定是保持全国稳定的重要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1]115 。(二)农村社会稳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 1997 年论及中国经济发展时曾指出:如果中国能避免战争、政治动乱和乌托邦式集体主义,那么当美国和西欧在下一个二十年里经济增长率徘徊在 2% 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意思是说,中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全国社会稳定是一个必备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