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母亲小传15篇母亲小传(一): 母亲出生在改革开放不久的时期,家里贫困,能省的几乎都省。母亲小时候生活十分艰苦,那在她的眼中却十分欢乐。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常听母亲讲述她的往事,听来使我每每动容不已。小时候,母亲经常跟邻居家的小孩子一齐玩耍。正月,街上喧闹,叫卖声络绎不绝。母亲和小伙伴跑向街道,眼巴巴的看着小商贩的食品,馋儿极了。母亲她说,还记得那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街上都好热闹,有钱人家都去买瓜子嗑儿,像我们这种穷人家的孩子,只能看着吃。然后等人都散了后,就去捡别人掉在地上的,然后带回家再炒着吃。一年,十二个月,仅有正月才有肉吃,母亲只能眼巴巴地盼着正月的到来,因为这样,才能尝到肉的味道。闲来无事时,母亲也会拿铜钱做毽子玩,先准备几根大小不一的鸡毛,然后再拿几个铜钱,再把那个鸡毛插进那铜钱的眼儿里,母亲她可会踢呢!一连踢下来能有一百多个。听母亲叙说这些往事时,她眼神里藏不住的童真的乐趣都溢了出来! 转眼间,母亲长大了,正到了读书的年纪,她每一天早上清晨起床,帮外公外婆去放牛,然后七点多回家吃饭,就背上书包上学了。学校环境不好,教室里没有灯,也没有桌椅。仅有用泥巴搭起来的“桌子”,连凳子都是自我带过去的。每当午时放学后,母亲都要牵着牛到田里吃草,傍晚时分,母亲就牵着牛回家。她放下牛绳,便到屋里看书了。家里没有灯泡,仅有煤油灯。母亲就在煤油灯昏暗的光线下,读着书。不知过了多久,吃饭了,母亲赶去吃饭,匆匆忙忙的吃了几大口,又回房间里看书去了。正是这样艰辛的环境,母亲却依旧勤奋刻苦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成年后,母亲认识了我的父亲,那时的生活依然窘迫,但年少时养成的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种子深埋于母亲心中。她和父亲齐心协力地努力工作,使我们的家庭状况日益变好。其实母亲开始的工作并不稳定,收入低可谓“波澜起伏”,母亲却常常鼓励自我,即使困难再大也要努力的克服。母亲曾给人打过工,因为打工的地点离家里很远,所以母亲总是披星戴月,骑着已经破旧不堪的脚踏车,向工作地点奔去,但母亲还是因为一次迟到而被辞退。可她没有为此气馁,有前车之鉴,母亲更努力地打拼着。几年后,母亲最终有了自我的一家小店,母亲是店长,店里生意不算惨淡,也不简便,母亲依旧勤奋努力的工作。我们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自我记事起,母亲依旧早出晚归,依旧忙碌。她就像钟一样,走了一圈又一圈,始终不停歇。每当我遇到难题时,她常常以自我的点滴,对我言传身教。正因为如此,所以此刻我也学会了坚持不懈、知难而上。这就是我的母亲,一生中走过很多路,做过很多选择,但总是朝着目标努力前行。和很多伟大的人相比,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对我而言,母亲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母亲小传(二): 一·引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写一些东西保存下来,用来在闲暇之时细细品味。前前后后倒也写过几篇,但大多都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杂文”罢了,在旁人眼中可是是无病呻吟。这次给母亲作传,着实成为了我第一次尝试,尝试回忆,直面那些落满尘埃的过往……二·冬日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鹅毛般的大雪在北国辽阔的大地上尽情的撒野。70年代的街巷上空无一人,却总能听到或远或近的鞭炮声突然炸响,常让人打个激灵。 1975年2月11日大年初一天气:未知每一天,都会有成千上万个婴孩降临世间,带给无数家庭欢乐与幸福。今日于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无非是大年初一,是崭新一年的开始。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济南的某家医院,产房外,一个男人正焦急的等待着。不知过了多久,那第一声啼哭最终从产房内传了出来,母女平安的消息让他悬着的一颗心最终放了下来。至于是失落还是欣喜,我无从考证,也不愿去询问。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问题,大概是不需要答案的,或者说我不愿明白。三·童年由于父母都是工人,不可能每一天都在家陪她,便将她送到了爷爷家生活。那个几年前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女孩,早已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跟屁虫”。她曾跟我说起她的爷爷。那是一个有些胖的老人,热爱运动可是饭量却大的惊人,晚上总是睡得极早,然后在日出前就动身去爬千佛山。我从未见过这位老人,也只是每年祭祖时能看到老人的照片。小时我总指着照片问她这是谁,她说这是她的爷爷。我好奇的把脸贴近相片去看那位老人,却总也记不住到底长什么样。曾听她说起小时跟爷爷爬山的故事。[由] 她常哭闹着说要跟爷爷去爬山,于是常常凌晨3、4点就被叫起来出发,所以常能看见她一脸哈欠的跟在爷爷身后被带着走,时不时还眯上眼睛补一会儿觉。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每次在山脚下,她总是信心满满,爬到山顶还学着大人们的模样喊山。可等到下山的时候,便开始耍赖,累得一屁股坐在路边,大呼“我不走了!要走你一个人走吧!”所以最终往往都是爷爷把她背下来。这么折腾了两三趟后,爷爷说什么也不肯带她再去爬山了。可每次等到出门时,总会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跟屁虫”。这样的场景不知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