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6/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后的常春藤叶》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于海生电话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一邮件单位山东省临朐中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一片绿叶,多重意蕴——《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著名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生命的赞歌”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在教学中宜以“常春藤叶”切入,通过探讨绿叶的多重意蕴,理解作者对底层小人物的怜悯与尊重。二、学生分析本文较长,高一的学生,面对文章,难以沉下心来阅读,很难理解文本的细微奥妙之处。处理这篇课文,应注意长文短教,深文浅教,选择“绿叶”这一小的切入点,从学生实际出发, 立足文本, 但求学有所获, 可借助图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 激发学生兴趣,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三、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诵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树立情节概念。 2 、寻找有关绿叶的文句,咀嚼、赏析文本,探讨绿叶的多重意蕴。 3 、通过“谁是主人公”辩论,深入理解作者对底层小人物的悲悯与尊重。 “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或者“欧亨利笔下的小人物”为专题, 分小组研究选择内容研究, 并写一篇论文,培养研读文本能力。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 200 字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导图、 PPT 、视频、博客、网盘等技术。阶段一:课前自主学****1. 学生依据预****学案、子午书简视频, 查找作家作品介绍, 对文本自读批注, 初步理解文本。技术手段:子午书简视频、互联网、自主学****评价量规。 2. 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绘制故事情节流程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技术手段: Free Mind 思维导图软件、 word 文本框制图、自主学****评价量规。 3 、寻找意见相同的同学,组织“主人公是谁”五分钟辩论,选择好主辩,反驳问题。技术手段:互联网, ppt 阶段二:课中展示成果,整体感知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 PPT 展示自主学****成果( ①我了解的欧亨利, ②思维导图:故事情节) 使用自主学****及小组合作学****量规加以评价。课堂辩论,寻找主角将对主人公的不同理解将学生分为两组,五分钟辩论。使用自主学****及小组合作学****量规加以评价。再读课文,重点赏析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眼中绿叶的多重意蕴学生交流讨论,用 PPT 或 word 展示个人见解。技术手段:思维导图、 PPT 或 word 阶段三:“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或者“欧亨利笔下的小人物”为专题, 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 上传至语文教师 360 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 QQ 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上传子午书简《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