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宁波朱金漆木雕遗产编号: Ⅶ-41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申报日期: 2006 年遗产级别: 国家一、简介宁波朱金漆木雕简称" 朱金木雕", 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 它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中心,延及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镇海、鄞州等地。二、溯源宁波地区的髹漆工艺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 而宁波朱金漆木雕则与汉代雕花髹漆盒金箔贴花艺术同源。至唐代, 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 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性木雕, 现存宁波阿育王寺建筑装饰上的朱金木雕就是此类风格, 它与唐乾元二年鉴真和尚及其弟子在日本所建招提寺讲经殿和舍利殿上的朱金漆木雕十分相似。宁波的朱金漆木雕, 基本形成于唐宋时期。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古明州(注: 宁波古称" 明州") 气候温湿, 是漆器和木雕的最早发祥地; 第二, 唐宋时期明州的经济繁荣, 木构建筑及装饰物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第三, 当时中国北方处于战乱, 浙东相对稳定, 加上航海业的拓展, 朱金木雕的技艺更是得以发展。今天, 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唐宋朱金木雕, 和明州当时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明清以来,朱金漆木雕广泛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 都用到朱金木雕,既讲究又排场,以致有" 千工床"、" 万工轿" 之说。另外,用以迎神赛会和参与灯会的雕花木船、鼓亭、台阁等也均以朱金漆木雕制成, 皆是绝妙的民间工艺品。上世纪四十年代,朱金木雕渐趋衰落,民间仅有少数艺人制作。 1964 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开始生产朱金木雕屏风,箱柜、花板出口。 1974 年宁波朱金木雕屏风《群仙祝寿》大型优秀作品问世, 107 个神仙罗汉千姿百态、神形兼备, 朱金并置, 辉煌灿烂, 被日本客商重金购置,陈列于日本富士饭店大厅中。 1984 年以后,宁波工艺美术厂的朱金木雕逐渐停止生产。三、艺术特色朱金漆木雕以樟木、椴木、银杏等优质木材为原材料,通过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 雕刻成各种人物、动植物等图案花纹, 运用贴金饰彩, 结合沙金、碾金、碾银、沥粉、描金、开金等工艺手段, 撒上云母或蚌壳碎末, 再涂上传统的中国大漆制成, 图案造型古朴, 刀法浑厚,金碧映辉。朱金漆木雕的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称之谓" 京班体"。据传宁波曾出现过众多的朱金漆木雕的高手,其中有一位徐莜照师傅,大可雕超过 1 丈,小可造 1 寸的人物。可见其木雕手艺极为娴熟。朱金漆木雕的" 京班体" 构图格局,均采用立视体,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平面上, 前景不档后景, 充实饱满, 井然有序。与传统中国画的"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房屋建筑。石头长树代表山, 长草代表石, 有鸟有云即为天空, 有景为陆地, 有船为江河, 颇有装饰性。诸如" 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 ,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的传统朱金漆木雕妙趣无穷。" 三分雕刻, 七分漆匠" 这句话, 是宁波朱金漆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可见木雕和漆工必须通力合作, 才能造就朱金漆木雕工艺的完美。朱金漆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即漆料和漆艺) 而不在雕。由于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进行装饰, 因此其雕刻并不十分精细, 但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漆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