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分规划为加速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校创建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定位,着眼于打造一支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与不足(一)“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1 .师资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更加合理“十一五”以来,学校师资队伍在保持总量稳步上升的同时,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学历、学位层次逐步提高。到“十一五”末,学校在编教职工 1302 人, 专任教师(含思政、科研人员)增加 96 人,总数达到 943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增加 79 人,总数达到 162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 % 提高到 % ; 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增加 84人,总数达到 757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 %提高到 %% 。师资队伍高学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职称结构明显改善。到“十一五”末,学校在编教职工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增加 86 人,总数达到 140 人,占在编教职工教师的比例提高到 % ;副高职称教师增加94人,总数达到484人,% 。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大幅度提高。 2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的战略,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一五”期间,学校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2 个,获评“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1个,引进“鹏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3人;1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4人获“省教学名师奖”,拥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 74人(其中:地方级 64人、后备级 10人),高层次专业带头人 13人;入选“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5 人; 21 名教师担任全国高职高专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 2 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职务; 85 位教授被与我校合作培养研究生的院校聘为硕士、博士生导师。 3 .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学校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契机,突出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师”特色和国际化特色。通过“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走出去”,下企业实践,聘请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来带动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建设。到“十一五”末,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 12% ,达到 82% 。聘请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 1626 人。为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采取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方式,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深造, “十一五”期间共选派教师公派出国近 250 人次,占在编教师的比例累计达 % 。(二)“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的差距与不足尽管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按照新的形势要求,从学校实际情况看,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创建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总体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1.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建设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对教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的比例还不高,企业教师的引入工作有待加强。 ,缺少在专业技术应用领域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带头人,缺乏在国内外的行业和产业界具有相当影响的技术大师和工艺大师, ,教师国际化水平有待加强。二、“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紧密契合珠三角、深圳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建设的需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为主线, 以“开放办学、规模适当、结构优化、机制创新”为原则,以提升质量为重点, 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一支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重点突出高层次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的引进和培养, 双师素质的提升和国际化视野的拓展,为把学校建设成立足深圳、服务广东、示 3 范全国的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学校教职工总数达 2500 人,全职专任教师 1750 人,其中在编专任教师 1400 人。在编专任教师中,正高 210 人、副高 530 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50% 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者 400 人,博士比例达到 % ;“双师”比例达到 90% 以上;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 1∶1 以上。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15名左右,引进或培养“珠江学者”1-2 名、“鹏城学者” 2-3 名,新增国家与省教学名师奖 3-5 名、深圳市教学名师奖 10名、“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与省级培养对象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