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小班组家长学校授课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班组家长学校授课教案.docx

上传人:dlmus1 2020/9/3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班组家长学校授课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班组家长学校授课教案教学内容: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策略教学目的:1、 使家长了解3――4岁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2、 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教给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正确方法,从而配合学校作好对孩子的教育3、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教学准备:1、 收集资料,收集案例2、 亲子游戏教学过程:一、 导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二、 教师和家长共同学习3――4岁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1、 生理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3—4岁儿童的身体比以前结实了,他不象以前那样容易生病。另一方面, 3—4岁儿童的精力比以前充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他们每日是睡眠时间需要14小时左右。2、3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3—4岁儿童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3、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地猜测他的意愿。4、 认识依靠行动。3—4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3—4岁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让小班幼儿把几个图形拼成图画,他拿到图形后立刻行动,如果让他想一想再动手拼,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了某种形状,他才有所发现地说出,如:“小孩骑马”。画图画之前,他即使说了“画小人”,在画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画完之后,他惊讶地说:“大气球”!3—4岁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自己讲述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比如听故事时,听到“大象用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了”,就用手在自己鼻子前面作“卷”的动作。吃饭时给家人讲述幼儿园里的事情,经常把碗和汤匙放下,站起来比划。5、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4岁,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这个时期的幼儿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起来,对他们一般地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用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倒是可以很快地使他忘却原来的不安。小班幼儿容易激动,常常越哭越兴奋,甚至全身抖动,当他哭得很厉害的时候,对他讲道理更是听不进去。这时只能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爱的声调说话,让他感到亲切,情绪上渐渐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以后,才能对他进行说理教育。5、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和老师。成人说话的声调,姿势,常用词语等等,都去模仿。3—4岁的幼儿看见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总是要去做,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总是想要。比如,看见别人在玩球,就想玩球,看见别人戴帽子,也要戴帽子。三、家长和孩子的沟通策略。1、 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每天暂停十分钟,听听少儿心底梦”。这是前些时候香港电视常见的一则公益广告,它通俗地讲出了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诉说的重要性。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头脑中的问号也一天天多起来,对世界多了一份属于他们的思考和理解。当他们有了新发现时,就急于表达出来;当他们受了委屈时,就想找人安慰一下。这种本来是挺正常的心理需求,却往往被家长们特别是年轻父母所忽视,认为小孩子顽皮而加以制止甚至斥责。这不仅挫伤了孩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失去信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