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葡萄酒关键词葡萄酒喝葡萄酒真能软化血管、强身健体?葡萄酒的酒体轻重是否决定了酒的好坏? 螺旋盖和碎木塞是否就比原木塞差?掌握了这几个有关葡萄酒的关键词,葡萄酒爱好者就拥有了入门的钥匙。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不仅跑在最前,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选手之一。在饮食文化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喝葡萄酒的人越来越多,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每年都保持50%的增长。于是,“懂”葡萄酒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之所以要给“懂”字加引号,是因为许多人对于进口葡萄酒的基本理解尚有商榷之处。过去几年中,我在为一些企业高管作培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而尽管国内葡萄酒相关的书籍及刊物很多,却很难找到一本正确而系统地介绍葡萄酒入门的基础读物。因此,本文将就葡萄酒品尝方面的一些入门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理解。目的我有许多国外朋友对中国饮食文化略有了解,上菜时总会笑着问:“这道菜补什么?”中国人的饮食多讲究一定的疗效,常见的有补肾壮阳、滋阴润肺、清心明目,不一而足。故此,许多葡萄酒的进口商在推介产品的时候,都会强调葡萄酒的药用功能,最常见的即是软化血管,据说法国的心血管发病率是全世界最低的。问题是:要喝多少量才能达到软化血管的效果?而达到这个量以后,酒精对人体的损害又是如何,是否得不偿失呢? 我对茶文化知之不多,有一次去某家普洱茶庄,主人逐一冲泡名茶,讲解生普与熟普,从香气、口感到回香,不仅是嗅觉与味蕾的生理享受,更让心情放松,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但是,后来主人为了推销而将自家的茶叶吹成包治百病的神水,顿觉兴味索然,难以下咽。同样的道理,我是坚决反对将葡萄酒列为健康饮品,以吃药的心态去喝葡萄酒的,实际上从欧盟相关的葡萄酒法例中,也可以看出西方人喝葡萄酒的目的。欧盟将葡萄酒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理标识保护葡萄酒(IndicaciónGeográficaProtegida,简称IGP),其实就是普通的地区餐酒,可以大口喝的佐餐酒。在欧洲许多超市里面,餐酒的价格跟可乐差不多,从1块多欧元到几个欧元不等,没有必要细品,纯粹的酒精饮料。另一类是原产地名称保护葡萄酒(DenominacióndeOrigenProtegida,简称DOP),属于优质的地区葡萄酒,既可以佐餐,也可以单独品尝,质量较高,有一定的声誉和历史传承。具体到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等,再根据这样的原则作具体的分级。但是无论分成几级,总体而言,就是以上两大类:普通餐酒和优质酒。而喝酒的目的也简单明了:选择前者,纯粹追求酒精带来的生理愉悦,而选择后者则除了更复杂、更细腻的生理愉悦之外,还有人文因素带来的心理愉悦。所以,我个人一直主张,是为快乐而喝酒,而不是为了健康而喝酒。酒体酒体是酒在舌头上的重量,是酒精、单宁、风味物质和酸度的综合表现。学会区分酒体的轻重,并能辨识出以上四种成分的强弱多寡,已经就是一个合格的葡萄酒品尝者了。区分酒体的轻重非常简单,举个例子,读者朋友们就很容易明白。分别品尝一杯水、一杯茶和一杯咖啡,舌头会感觉到液体从淡到浓的区别,这样的感觉应用到葡萄酒的描述上,如果品尝到的酒液偏向水的清淡,就可以说是轻酒体,如果特别浓郁,就可是说是重酒体,在中间,可以说是中等酒体。多品尝,多比较,其中的差别并不难体味。酒体的轻重跟葡萄品种及酿造方式有关,不是决定葡萄酒优劣的标尺,只是品尝者的爱好而已。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赤霞珠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