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城市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ppt

格式:ppt   大小:3,768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ppt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10/1 文件大小:3.6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九章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或指标分析)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1、平衡表(用地),指河流、水面、陡坎等边界线;,指围墙、场地边缘和道路的红线或中心线;,对周围或区内现有的道路用地究竞是哪种情况来划归要根据道路与该住宅区关系来确定,可参照居住区的分级标准来进行。当确定居住区的用地界线时,不论是在居住区内还是在居住区外城市级的道路均不计入居住区的总用地中(即算至道路红线);居住区级及其居住区级以下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区总用地;当确定居住小区的用地界线时,在居住小区外围的居住区级道路计入一半(即算至道路中心线),而在规划的居住小区内部(之间)的居住区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小区总用地,居住小区级及其居住小区以下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当确定居住组团的用地时在居住组团外围的居住小区级道路计入一半(即算至道路中心线),而在规划的居住组团内部(之间)的居住小区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组团总用地,居住组团级及其居住组团以下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一般指那些无特殊标识物的界线,如征地线规划界线等住宅建筑用地住宅建筑用地是指包括住宅基底在内的住宅前后左右必不可少的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前后的界线一般以日照间距为基础,各按日照间距的二分之一划定计算;住宅建筑左右的界线一般以消防通道要求为条件,参见第五章“空间”中的“建筑间距”部分。因此,住宅建筑用地实际上是住宅本身的占地加上住宅前后左右的宅间通道、绿地、住户底层的私院和部分或全部的住宅院落用地。(3)道路广场用地-用地外围为城市支路或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面积按红线宽的半计算规划用地内的居住(小)区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组团级(与没有人行道的小区级)道路按实际宽度计算回车场、停车场应包括在道路用地内注意:宅间路计入住宅用地公建用地内的车行道计入公建用地公共绿地内的人行道计入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线来划定。当其有明显的界线时(如围墙等),按其界线计算;当其无明显的界线时,应按其实际占用的用地计算;包括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用地。道路用地道路用地指在住宅区界线内所有道路的红线或路嶇界线内的用地,并除去应该计入住宅建筑用地内的宅间通道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用地范围内的专用道路用地(如有回车场也应该计入道路用地中)。住宅区的道路用地有时也将停车用地(机动车停车)计入在内,称道路停车用地停车用地住宅区的停车用地一般指机动车停车用地,而且通常计算为停车用地的是在独立地段安排的、较为集中的停车场用地,但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的专用停车用地则应计入公共设施用地。路边停车位、回车场边停车位、住宅底层停车库(位)等一般不计入停车用地而相应地计入道路用地和住宅建筑用地;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库则按复合土地利用的方法按比例划分计算公共绿地住宅公共绿地的概念在第八章“户外环境”第一节“绿地”中已经详述,,其划定应按照下表的规定。当院落式组团绿地与道路相临时,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米;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计算到道路红线;。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与划定规定封闭型绿地开敞型绿地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L≥≥30米L≥50米L≥30米≥50米s1≥800平方米S1≥1800平方S1≥500平方米S1≥1200平方S2≥1000平方S2≥2000平方S2≥600平方米S2≥1400平方注:L将北两楼面间距米)米L-当地住宅的标准目照间距(米);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平方米);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平方米)、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划定边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其他用地住宅区内的其他用地主要包括市政设施用地、非根据该住宅区居住人口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在住宅区总用地范围之内但不属于上述五类用地的用地。住宅区规划指标通常分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和用地指标两大类(包括用地平衡表)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在国际《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列出的有33项,其中又分为必要指标和选用指标(表9-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平方米/人)(R)①住宅用地公顷②公建用地公顷(R02)③道路用地公顷(R03)④公共绿地公顷(R0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