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的相天性_数学论文
一般人认为小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相差甚远,事实上它们之间不仅在内容方面,而且在思维形式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站在高等数学的高度来理解小学数学,会使人感到小学数学的博大和精深;如果能把小学数学的内容放在高等数学这一背景中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数学是高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都能站在高等数学的高度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那将会对小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起到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从内容和思维形式两个方面来揭示小学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
    一、内容的互补性
    高等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是小学数学中一些量的抽象,而小学数学的内容则是高等数学中抽象概念的实例。如果站在抽象后的高度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解释,那么小学数学的内容将是有序的、完整的。例如:加、减、乘、除是小学数学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高等数学中则是映射(代数运算)的几个特例而已。如果没有小学数学这些实例,那么就不可能理解、抽象出一般的代数运算的概念;如果在掌握了一般的代数运算的概念的基础上讲解加、减、乘、除,就会把这些概念讲活讲完整。一般来讲,高等数学和小学数学在内容上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互补的。
   
    小学数学中有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在高等数学中就是数学期望值的特例。如果站在数学期望的高度来讲解平均数,教师就会着重强调平均数和各个数之间差异,学生就会知道全班数学平均分数和每个学生的分数, 虽然都是分数,但是它们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反之,如果学生只会计算平均分数,而没有把平均分数和每个学生的分数加以区别,那么学生只是多做了一些四则运算的习题。这样不仅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小学数学中求自然数的正约数的个数问题,则是高等数学中代数基本定理的应用,并且求解任一正整数约数个数的计算公式,在高等数学中也有论证。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讨论问题,有些问题则需要利用高等数学的观点进行解释。如小学数学中数的认识,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其中数“数”及用“对等”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之间元素个数关系问题必须让学生理解。这是因为数“数”的方法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可列集、不可列集的基本方法;而“对等”的方法则是比较两个集合(有限集、无限集)之间元素个数问题的基本方法。又如,小学数学中对于“自然数是无限的”这一结论,只有用极限的观点来进行解释,学生才能正确地理解这一结论。相反,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高等数学根底,而是采用一些不正确的方法进行解释,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自然数是无限的”这一结论,而且会影响学生今后对极限概念的理解。再如,在小学数学中无限循环小数和分数之间的互化问题,这一问题是高等数学中级数概念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9”和“1”之间关系的解释,就会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极限的概念。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如果只强调结果,则是静止的。如2+3这一表达式,只讨论其和为多少是静止的。如果分析这个表达形式,则是运动的。这是因为:若2=3-1,3=1+2,……那么这个表达式变为: 3-1+1+2,……;若2、3分别表示2号房间和3号房间里人数之和,那么这个表达式的意义又不同了。通过这一次次的变化,学生对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