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乡文化习俗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五千年的辉煌铸就了深厚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畅谈我们家乡的各种文化习俗。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国的传统文以儒家为中心,还包括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履、酒令、歇后语等。※发生在家乡的历史故事1936年8月19日,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漳县,他们沿四族乡马莲滩方向从黄家山铺天盖地下来后迅速占领了盐井镇,并在街北王宪宅院设立总指挥部。在盐井镇休息三个时辰后大批的红军在盐井对面开始渡漳河,欲过河后攻取县城。漳河水位很高,足有齐腰深,水流湍急且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河上临时搭起的一段木头桥早已被河水冲走了,战士们只能下河互相拉扯着强行渡河。由于长途行军,不时与敌人交战,指战员们甚为疲劳,在河对面国民党毛炳文部队密集的枪林弹雨中,我英勇的红军战士奋力还击,强渡漳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赞歌从盐井渡河的另一支部队沿汪家庄、裴家庄方向上来。那时,路在村庄的南面,红军是从墩底下的河口过来的。随之,韩家庄、杜家庄、裴家庄都住进了红军。红军打掉敌人各山头的哨卡,攻下县城后,国民党毛炳文部队随之向前推进,在兔儿山梁及裴家沟以西,堡子后的榨山咀沿裴家梁至墩底下北山的大咀,重新设立了一道前沿防线,并修起了战壕,在梁顶依靠居高临下的的有利地形,向山下村庄开枪开炮。最终取得了胜利193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漳县盐井镇召开了紧急扩大会议。张了会议。会议由朱德同志主持,会上大多数同志对张国焘坚持西进、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迫使张国焘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命令。9月29日,红四方面军总部重新下达了北进的命令,半月后,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宣告历时整整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在漳县的40多个日日夜夜,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永远定格在历史不朽的丰碑上。※家乡的风景点山遮阳山漳县贵清山贵清山位于距漳县县城72公里处的草滩乡叭嘛村附近。整个风景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2至5公里,它连接了周围18个村庄,故又有“贵清十八村”之说。贵清山风景区包括“禅林桂月”“断涧仙桥”、“一线天”、“转树险道”、“三峰环翠“方壑松涛”、“佛界钟声”等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