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儒”字的解释儒,从人从需,谓人之需也,意味是帮助人的。需,由雨和而构成汉字字型,而是苗的须根,因雨而哺育。儒,又音柔,谓非刚猛、勇武,而是温柔的教诲,是和风细雨,而不是狂风骤雨。.儒家的起源代表:汉代刘向、刘歆、班固观点:诸子百家出自周官。其中,儒家是从周代主管教育的官员转化而来的。《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其他各家如道家出于史学之官,阴阳家则出于天文之官,法家则出于刑法之官,名家则出于礼乐之官,墨家则出于祭祀之官,等等。.代表:近代学者章太炎当代学者李泽厚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李泽厚也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儒家是巫师演化而来的。.代表:东汉许慎现代郭沫若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把儒者看作为江湖术士。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带有贬低其地位的意思。.“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维护“礼”:“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中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儒家的主要特征儒家的特征: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重内心修行);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儒家主要经典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