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艾滋病防治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滋病防治知识.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20/10/3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滋病防治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艾滋病防治知识松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柏林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一、病原学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性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HIV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薄膜两部分组成。HIV对外界抵抗力低。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能被75%乙醇、%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灭活。%甲醛、紫外线和γ射线均不能灭活HIV。HIV进入人体可刺激产生抗体,但中和抗体少,作用极弱。血清同时存在抗体和病毒时仍有传染性。二、流行病学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无症状而血清HIV抗体阳性的HIV感染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染源;而重视血清病毒阳性而HIV抗体阴性的窗口期感染者(亦是重要的传染源),窗口期通常为2-6周。传播途径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HIV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唾液、眼泪和乳汁等体液也含HIV。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均可受感染。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经产道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等传给婴儿。目前认为HIV阳性孕妇约11%-60%会发生母婴传播。其他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污染的器械等,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也可受染。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触传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年上升。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三、发病机制HIV侵入体后,通过其外膜糖蛋白GP120特异性地作用于细胞表面含有CD4糖蛋白分子的T淋巴细胞(主要为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及某些单核巨噬细胞),因此CD4+的辅助性T细胞是HIV的主要靶细胞,CD4分子是HIV作用的受体。由于CD4+T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CD4+T细胞破坏,导致免疫调节障碍,最终引起全面的免疫功能受损。由于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因而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多种恶性肿瘤如卡氏肉瘤淋巴瘤等。四、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5年。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复杂过程,在全程的不同阶段,与HIV相关的临床表现呈多种多样,根据我国有关艾滋病的诊疗标准和指南,将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及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少于200/mm³,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①呼吸系统:人肺孢子虫引起的肺孢子菌肺炎(PCP),表现为慢性咳嗽、发热,发绀,血氧分压降低。很少有肺部啰音。胸部X线显示间质性肺炎。②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③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表现为鹅口疮、食道炎或溃疡,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腹泻、体重减轻,感染性肛周炎、直肠炎,大便检查和内镜检查有助诊断;因隐孢子虫、肝炎病毒及CMV感染致血清转氨酶升高。偶可有胆囊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④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杂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⑤皮肤:带状孢疹、传染性软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