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海豚湾观后感 观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豚湾观后感 观后感.doc

上传人:关羽豆道 2020/10/5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豚湾观后感 观后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豚湾观后感_观后感海豚湾观后感这部影片揭露了日本太地町大规模屠杀海豚的惊人内幕。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秘密进行的,甚至连大多数日本人都不知情。拍摄人员冒着巨大危险,精心隐藏了摄像机,屠杀场面最终公诸于众。除了长久的沉默,很难用言语形容,在此摘录网上的几句描述:蓝绿的海水瞬间变成触目的红色,海豚的哀叫从有到无,只剩下日本渔民的笑谈,海豚的尸体在水中浮上浮下……看完这个影片,我有两点印象比较深。一是带领者奥巴瑞。当时,他们的出现遭到日本渔民、政府人员的强烈抵制,甚至有被迫害的危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坚持要去揭开真相。在险恶的环境里执着于追寻真相,我为此而感动。这种精神其实很早的时候就熟知了,尤其是在应试作文中,谁都谈起过一些因坚持真理而丧生的人吧,那时仅仅作为素材而已,不过是一张作文纸的分量,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感动了呢?后来,我在大学期间喜欢看杂文,也看到过关于文革时期的文章,从那些面对死亡仍然勇敢道出真理的年轻人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炙热的情怀涌过心头。真相、真相,那是一个要冲破一切黑暗去争取的东西,如果要委身在虚假之中,活着比死去还要痛苦。现在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似乎已经淡忘了那时的自己,那个会在端午节为屈原写诗纪念,那个忘了好友生日却铭记着林昭的祭日,那个一遍遍诵读秋瑾诗词并作为个人签名,那个曾因转发政治***被点名批评的女孩。有时会想,如果自己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处在动荡的时期,很可能是一个冲动的人,至少我觉得很多东西值得放弃生命去狂热追求。然而,仅仅几年的时光,一切已经变得久远。我已很少再看杂文,而是去关心一些回归生命的、哲理性的反思。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逃避,我确实在逃避一个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我不愿再激动、再愤怒了,对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什么也不想说,任其发展。现在看来,自己已经不是一个能执着于信仰的人了,还记得那句顾城的名言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话也是在影射那个黑暗的时代——文革。()我很喜欢,只不过我是在黑暗中闭上了眼睛,做了一个阳光正柔和的梦,可怕的是,我开始憧憬自己不要醒来。说远了,其实对于这个影片的情节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网上会有很多不错的观后感,我仅仅去捕捉突然闪现的思绪。关于执着真相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曾经容易因社会问题而激动难眠的自己,悼念一下而已吧,我,已离开了那个年纪。另一个问题,是对生命的价值排序。一棵树与一个人,你觉得哪个生命更重要?如果说是人,那评判标准是智慧程度?是否可以这样比较呢?海豚是一种高智慧的生物,它与人友善,并可以接受训练。出于非自然食物链需求的原因,去疯狂屠杀它们,的确令人发指,阻止这一行为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我想到了很多同样遭受人类残害的生命,并没有得到关注。我们对动植物的保护,一是因为稀缺,怕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另一个原因是某些特定的动物容易与人类产生感情,从而得到特殊照顾。生命的珍贵程度完全以人类的眼光来决定我不太接受,虽然我仍然摆脱不了人的视角,但我认为生命应该一视同仁。我和一棵普通的梧桐树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不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它更有价值,我们都是同样的元素构成的,都一样来自宇宙最初的爆炸,都一样要融入泥土,一旦打破时空的局限,我就是它,它就是我。我并不能因为自身元素暂时排列得复杂一些,就对其他生命产生优越感。如果能这样尊敬彼此,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么多肆意残杀生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