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doc

上传人:w8888u 2020/10/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内容摘要:著名画家张大千于1941—1943年在敦煌临摹壁画,并对洞窟进行编号。一些洞窟中留下了张大千的题记。笔者对这些题记作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张大千离开敦煌前清除了大部分题记。关键词:张大千;敦煌石窟;题记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5-0143-06 AStudyontheInscriptionsLeftintheDunhuangCaves byZhangDaqian DINGShujun (DunhuangCavesMonitoringCenter,DunhuangAcademy,Dunhuang,Gansu736200) Abstract:ThefamouspainterZhangDaqianstayedatDunhuangtocopythemuralsformorethantwoyearsbetween1941—1943,. Keywords:ZhangDaqian;Dunhuangcaves;inscriptions 1941年3月,张大千(1899—1983)与夫人杨婉君、次子张心智(1927—2006)飞抵兰州,先到青海塔尔寺参观。4月底,中央大學艺术系助教孙宗慰(1912—1979)到兰州与张大千会合。5月初,张大千、孙宗慰、范振绪(1872—1960)等人离开兰州,于5月底或6月初抵达敦煌,首先对洞窟进行编号,共编309号。同年,他们还去过榆林窟,12月离开敦煌到西宁。张大千复于1942年6月15日与历史语言研究所西北史地考察团劳幹一行2人、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王子云一行3人一起抵达敦煌。张大千这次带来昂吉、格朗、三知、小乌才朗、杜杰林切共5名画师到敦煌临摹壁画。孙宗慰则在1942年5月返回中央大学。1942年8月,侄子张比德(1922—1953)、友人谢稚柳(1910—1997)和弟子肖建初(1910—2002)、刘力上(1916—2007)等人到敦煌协助张大千工作,并于1943年2月在敦煌代张大千写《漠高窟记》序言。谢稚柳于1943年4月离开敦煌。张大千于1943年4月30日离开莫高窟前往榆林窟,在榆林窟临摹月余,并将洞窟编为29号。1943年6月23日,张大千抵达兰州,8月14—23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在兰州举办,展出作品21幅。11月张大千返回成都。张大千敦煌之行前后历时2年8个月(1941年3月至1943年11月)。按:1940年10月中旬,张大千从成都前往敦煌,一行有夫人杨婉君、长子张心亮、次子张心智。行至广元,张大千闻其二兄张善孖在重庆去世,即从广元返回重庆,第一次敦煌之行夭折。12月18日,张心亮病逝于西安,年18岁。张大千到敦煌主要是临摹壁画,总计临摹约270幅,现散藏于各地。他还将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的洞窟进行编号,在谢稚柳的帮助下编著《漠高窟记》,同时还在敦煌收集了一些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清理自北区洞窟,现今散落在日本天理图书馆等地。张大千住在莫高窟中寺,屋内北壁墙上墨绘竹数枝,至今仍存。很多洞窟有重层壁画,张大千曾剥离表层壁画,并在洞窟多处写下题记,最著名的是他于1941年10月把莫高窟第130窟(张编{1}第20窟)甬道表层壁画剥离一事。《漠高窟记》记载:“甬道两壁画,几不可辨,偶于残破处,隐约见内层朱色粲然,颇以为异,因破败壁,遂复旧观。画虽于人重修时已残毁,而傅彩行笔,精英未失,固知为盛唐名手也。”[1] 1944年8月12日,夏鼐考察了西千佛洞。《夏鼐日记》记:“第5窟与第4窟相同,但中心座无塑像,以壁画代之。窟后有张大千题名二幅,一为‘壬午十一月二十七日蜀人张大千再度来’。此公真‘好喜留名’。”[2] 按:此题记今存,“二十七日”应为“廿七日”,壬午年为1942年(图1)。向达曾以笔名方回在《大公报》(重庆版)发表《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及其他连带的几个问题》(1942年12月27日、28日、30日),记载张大千在第159窟剥离壁画诸事,而后行政院下令张大千:“张君大千,久留敦煌,中央各方,颇有烦言,饬敦煌县县令陈,转告张君大千,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