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doc

上传人:w8888u 2020/10/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诸葛亮之所以有着极其悲壮却又辉煌的人生,是因为他有着极其深厚的家国情怀。诸葛亮“修身”,靠的是自强不息地努力提高个人修养;“齐家”是廉洁自律、不谋私利,教育子女颇严厉,唯恐不成器;“治国”是成效显著地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平天下”是为国家统一竭尽全力。在今天,像诸葛亮这样的家国情怀在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关键词: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代价值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历史上少见的被人民群众和统治者共同尊崇的政治家;即是说,他在有限的生命中,为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都做了许多好事。之所以如此,乃因诸葛亮有着极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所谓“家国情怀”,既是一种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更是一种心灵净化之后的人文情绪。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家国情怀特别推崇。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从来都认为,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非常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担当。而这种担当的理论来源,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析诸葛亮的家国情怀,其实就是分析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及其实践。一、诸葛亮的“修身”圣贤有言:“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何谓“修身”?就是指修养身心,其具体表现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择善而从,博学于文。“修身”虽然讲的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个人修养,看似内求,实则外显。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将个人与家国天下统一起来。说到底,个人修养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家国情怀的统一,庶几方能在社会中彰显“修身”的意义和价值。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混乱并爆发黄巾大起义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让诸葛亮从小就能直接、深刻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当时诸葛亮连生活来源也难以保障,不得不居住于偏僻的山村并以“躬耕”,以补衣食的不足。社会、人民以及他本人对安宁的需要,使诸葛亮对圣贤關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也”的论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决心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完善自身,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在隆中,诸葛亮将于田间耕作之外的时间,用在攻读,外出游历,寻师访友方面。诸葛亮认为,只有广博地去涉猎众多的书,才能达到观察和了解社会的目的;由于人的精力有限,要将每本书都认真阅读事实上不可能,所以博览群籍时要“独观其大略”。而需要认真阅读的是那些安邦治国的书籍,务必将其中的学问钻深钻透。像《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相旺》等书,因为是讲治国安邦之道,诸葛亮就不分白天黑夜地去反复阅读和反复思考,不到百日,就把这三本书钻研得非常透彻,不但掌握了书中的义理,还能够“致其奥妙”,有比较精辟独到的见解。在隆中的诸葛亮,人地生疏;而其时却是一个专讲出身、门第、等级的时代。为此,诸葛亮很注意与荆州地区有影响的人物的联系,尤其是与有声望的名士交往,以此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在寻师游学的过程中,结交了不少朋友,更赢得荆州名士们的尊重。后来刘备集团来到荆州,为发展壮大集团的势力,欲吸收部分荆州士族加入,荆州名士司马徽、徐庶等人就大力推荐诸葛亮,使他得以加入刘备集团,获得实现凌云壮志的机会。二、诸葛亮的“齐家”圣贤有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何谓“齐家”?就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使之成为宗族的楷模,效仿学****的样板。“齐家”首先须择妻。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但他却选择了一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其实,所谓阿丑“瘦黑矮小,一头黄发”是其父黄承彦玩笑之言,未必就是事实,而“才堪匹配”才是重点。嘲时刻关心着国家的盛衰,立志要登上政治舞台建功立业的诸葛亮,在择妻问题上,当然是“才”重于“貌”。这是“齐家”的重要一环。诸葛亮一生,因为阮国,所以在治家方面强调自身家庭、个人生活必须清廉。诸葛亮后来给后主刘禅上过一通表文,有这样的话: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廉洁自律,不谋私利——应该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诸葛亮的上述表文,当是反映中国古代高级官员高风亮节的第一份家庭财产申报表。诸葛亮严于律己,担心子女不成器,所以对子女的教育很是严厉。诸葛亮写有《诫子书》,那是结合他自己的人生经验而书写。《诫子书》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