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张五常卖桔者言读后感张五常《卖桔者言》读后感卖桔者言是在书香博客的书目中看到的, 看到这样的题目往往以为的是一篇叙事小说,往往不会与经济联系起来,当在网上搜了这本书的简介后, 我不假思索的将书浏览阅读了一番, 虽是粗略的翻看, 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地触动思维的迸发, 开始对张五常的了解不多, 只知道张是一华人经济大家, 从他的着作开始慢慢了解他, 了解这个不走寻常路的经济学家。看后, 我想大多数人记忆尤深的是其实证实证主义精神, 什么事都是亲力亲为。再有就是书中摒弃经济学机械、枯燥的词藻, 没有烦人眼睛的数据图表,经济理论原来可以和我们如此接近。但对着电脑闪烁的屏幕,虽抱着极大兴致,终究还是囫囵吞枣, 只能日后借来摸的着的本子再看三遍。当然, 也正因为未能细读, 加上文中内容广泛, 自己不可能一一道来了。但既是读后感, 那就把自己看后所感写上便是。张在此书后部为广大学子写出了自己关于读书的方法,其中“以理解代替记忆”列于首位。也许很多人都深谙其理, 但终于还是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只为考试而读书。张也许是有感于此, 便运用其睿智, 在书中把理论化为市井之言, 读者无需强记, 读时便知其言, 也知其所言,读后更可化为己言。首篇的《卖桔者言》,内容正是张的强项,人家是价格理论专家嘛! 关于价格歧视, 我的理解就是以不同的价钱卖给不同的买家, 为什么如此, 除了信息的不完全, 买家的边际收益也是影响因素。买家的收益, 除了富人和穷人关于金钱买来的东西的不同价值观外, 还有买家的心理收益。例如同一阶层的两人在对同一商品分别砍价¥1 和¥ , 他们所得除了物质还有心理的愉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买到的是比别人便宜的,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信息的阻断, 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会把自己的“低价”透露出去。谈到信息,自己的实证经历让我得到了“买家的信息更完整交易更容易达成”的论调,这在后面会谈及。接下来的章节, 张很大部分花在了关于产权这一炙手可热的话题上。() 养蚝、养鱼、建灯塔…无不向我们说明这样的事实: 在产权明确界定, 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并且交易的各方所得皆是其最优。养蚝者得到利益, 环境得到保护; 三文鱼放养者同样小本得大利, 消费者获得实惠价钱; 私塔建造者得到回报, 过路船只买来航海安全…由于非市场的原因,产权很多终于还是模糊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