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浣溪沙--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浣溪沙--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7 2016/4/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浣溪沙--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轼苏轼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朗读朗读朗读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作者简介背景简介赏析内容评述艺术特点思考练****退出朗读朗读资料链接教学目的?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农村生活景象,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本文朴实淡雅、以诗入词的特点。?了解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返回教学重点?文中表现的作者热爱农村,关心生产,与民休戚与共的从政作风。?作品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返回作者简介苏轼( 1037 — 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1009 ~ 1066 )、弟弟苏辙( 1039 ~ 1112 )皆以文学名世, 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返回嘉祐二年( 1057 )成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杭州通判,历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 1079 ),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 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绍圣初,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的罪名远谪惠州、儋( d ān)州。北归不久卒于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一生宦海浮沉、历经坎坷, 思想上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失意时每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背景简介《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 43岁( 1078 ) 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 返回《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徐州:一作徐门。乌:即乌鸦。睢盱( su īxū): 犹言聚观、喜悦之貌。麋鹿:鹿科动物, 也称犴(hān)。古人因为它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 身似驴而非驴, 蹄似牛而非牛, 故名曰“四不象”。猱( náo):猿类,身轻捷善攀。?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首句写到潭鱼。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三句转笔写人。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 ?上片连用“深红”、“绿暗”、“黄”、“白”等色彩字, 交错使用,画面生动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