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诲人不倦43609257-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诲人不倦43609257-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7 2016/4/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诲人不倦43609257-课件(PPT·精·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诲人不倦 hu ì 字音提示: 1、知 2、闵子骞 3、冉伯牛 4、仲弓 5、陈亢 6、悱 7、隅 8、谄 9、切磋 10 、倩 11 、绚 zh ìmǐ n qiān rǎn zh ò ng gā ng fěiyú ch ǎn cu ō qiàn xu àn qiē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绘事后素各得其所同心同德又同堂, 此日杏坛如现在; 变鲁变齐今又楚, 当年车辙不曾回。成语千年杏坛名书院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 15 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它们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明确】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等。教育的作用子曰: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习染习: , 习相远也。 。 。 ,习恶而为恶也。 , 习戎事。 。习染反复练习学习习惯于熟悉飞翔教育的作用子曰: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习染上等的下等的这两章如何与“教育的作用”相联系起来? 通“智”,智者,形容词作名词愚者,形容词作名词人的天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使人的品行智力千差万别,即教育可以改变人。对于天才或蠢才,教育是改变不了他们的。探究: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来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论、实践论的观点。?“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认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难与言”的互乡人进步,这些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反映论的。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联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我们还能够找到孔子的以下“片言只语”,对此你作何理解? ?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记·礼运》) ? ,冉有仆。子曰: “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论语·子路》) ? :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 ? :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 说说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 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恰恰符合儒家“以德治民”的主张。?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 而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孔子把“民食、民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